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對現有的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那么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格局到底如何演變,將出現什么重大的趨勢?
首先,世界經濟發展重心正向亞洲轉移。世界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的經濟體正在經歷一個不同速度的恢復過程,亞洲新興經濟體一枝獨秀。2010年,中國、印度以及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表現大大好于美歐發達國家。亞洲目前在全球貿易總額中占三分之一,世界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亞洲在經濟上的崛起,已促使世界經濟格局重新分化,逐步形成了歐美亞三足鼎立的局面。美歐等國無不競相調整其對外經濟政策,將重心移向亞洲。目前,美國大力實施“重返亞洲”戰略;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則提出歐盟應當“向東看”,加強與亞洲國家的合作,促進經貿關系深入發展。
其次,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力量對比正朝著有利于均衡化方向發展。一是在世界經濟逆境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以高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向前發展的趨勢還將繼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預測,今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增長6.4%,而發達國家僅為2.2%。二是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據份額逐步增大。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4%上升到3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拉動了世界經濟的復蘇,推進了多極化進程,使世界格局趨向平衡。三是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貿易激增,促進世界經濟平衡增長,加速南北經濟格局的變化。四是新興國家隊伍不斷壯大,提振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力量,改變南北力量對比。新興國家已遍布亞洲、非洲、南美洲及中東各個角落,形成了一個“新興國家群體”,其興起與騰飛已是不爭的事實。
再次,發達國家高企的政府債務將長期存在,制約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巨額救市資金使西方政府債務猛增,成為后危機時代威脅經濟平穩發展的最大風險。據IMF預測,發達國家債務高峰期將出現在2011至2018年,2014年發達國家的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升至9%,政府債務超過100%,比危機前高35個百分點;到2023年,發達國家政府債務降到80%,2030年才能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即回落到60%的警戒線以內。
最后,以清潔能源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創新正成為趨勢。科技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規模和速度前所未有,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紛紛采取規模空前的經濟刺激措施,加強體制創新和政策引導,以搶占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此外,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網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各國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誰在新興戰略產業方面率先實現重大突破,誰就將在未來的國際競爭新格局中占據主動。(吳正龍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