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論壇不久前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最新排名中,美國第一次喪失了全球競爭力排名寶座,瑞士躍居第一。相形之下,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排名則有所上升。
美國排名下滑,自然是拜金融危機所賜。而隨著危機占據媒體的版面,任何有關美國經濟的負面消息都被放大,以至于有一些中國人可能認為,美國經濟現在一塌糊涂。
美國真的垮了嗎?
遠遠沒有!最近和許多國內赴美人士閑聊,他們不少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來之前聽到美國的新聞,覺得美國經濟一團糟,但到這里一看,餐館依然顧客盈門,商場到處是人潮涌動,美國經濟依然有序運行,此前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
不錯,經濟危機確實給美國經濟造成了極大沖擊,住房價格急劇下降,消費開支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須看到的是,美國目前的9.8%的失業率雖然達到26年來最高,但比起其它許多國家,這點失業率還是低的。考慮到美國比較完備的社會安全網,失業的沖擊波當然有,但仍在可承受范圍內。
作為世界最大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經濟的抗沖擊能力以及發展潛力,要大大高于其它發達國家。這從最近國際貨幣組織發布的經濟數據,就可見端倪。
從經濟增長率來看,按照IMF最新的報告,美國經濟今年將收縮2.7%,明年則為增長1.5%;大大好于歐元區這兩年-4.2%和0.3%的表現。
而且,美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依然高于其他發達經濟體。按照IMF的數據,美國目前GDP比8年前增長了近20%,同期法國、日本、意大利和德國的增幅則在10%至15%之間,美國的優勢相當明顯。
從人均GDP來看,美國也是一枝獨秀。按世行的數據,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08年美國人均GDP達到4.2萬美元,比英國高約33%,比德國高37%,比日本高約38%。
美國經濟的彈性表現,與美國的經濟結構密不可分。
美國勞動力市場流動性和彈性高于歐盟和日本,在投資方面,其他發達國家更只能望美國項背。世行數據就顯示,2005年美國人均投資額達到8018美元,大大高于德國的4963美元和英國的4937美元。可以說,金融危機雖侵蝕了美國基本面,但并未對美國經濟基礎構成全面破壞性影響。
而且,美國有美元地位的裨益。經濟危機中,其他國家即使想舉債,往往還缺乏買家;但美國則可以開動印刷機,讓其他國家為美國買單。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就坦言:當他幫助其他國家努力填補財政和貿易赤字時,總是感慨美國的這一好處———可以自由發行債券和印刷鈔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著眼長遠,正采取一系列可能影響深遠的政策,用奧巴馬的話說,美國正在打造“巖上之屋”,力圖在“后危機時代”確保美國的世界經濟領先者的角色。
“巖上之屋”一詞,出自奧巴馬今年4月在華盛頓喬治敦大學的一次演講。在這次精心準備的演講中,奧巴馬引述《圣經》中的比喻說,建在沙上的房子會倒掉,建在巖石上的房屋依然屹立。按照奧巴馬的解釋,美國經濟就好比一個著火的房屋,要重振美國經濟,就必須盡快撲滅火苗,同時替換美國經濟的基礎,以此打造一個“巖上之屋”。也就是說,美國必須全面改革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增強美國的綜合競爭力。
不可否認,相較于危機前,美國國力有所下滑,新興經濟體則相對崛起,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的實力仍非其他國家能夠比擬,美元仍是世界占主導地位的儲備貨幣。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如果認為當前危機已使美國一蹶不振,那純屬外界的臆想。即使在金融領域,華爾街依然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雖然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等遭受重創,雖然中國的工行、農行、中行現在已包攬了世界市值最大銀行前三位,但誰又能說它們是世界最強的銀行?經濟危機增加了許多新興經濟體影響力和自信,這是好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如果自信膨脹到無視現實的地步,那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