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一名市民從香港中環一家銀行的恒生指數電子顯示屏前走過。 當日,香港恒生指數下跌755.68點,收報20137.65點,跌幅達3.62%。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亞太股市17日遭遇“黑色星期一”,區內各經濟體主要股指當天全線下挫,亞太地區基準股指MSCI亞太指數收盤下跌2.2%,盤中更一度重挫逾3%,目前已接近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上海股指重挫逾5%,觸及兩個月來最低收盤點位,單日跌幅為九個月來最大;香港恒生指數收盤下跌755.68點至20137.65點,跌幅達3.62%;臺灣加權指數下跌1.95%至6931.80點,為五周來最大單日跌幅。
其他股指表現也普遍低迷。日經225指數下跌3.10%收于10268.61點、韓國首爾綜合指數下跌2.79%至1547.06點、澳大利亞悉尼S&P/ASX指數下跌1.63%至4388.40點、馬來西亞吉隆坡綜合指數下跌1.64%至1169.05點、印度孟買敏感30指數下跌4.10%至14774.01點、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下跌3.3%至2545.98點。
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的一周,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流入規模為5.71億美元,僅為此前一周的三分之一,資金流入速度明顯放緩。分析人士稱,投資者對市場資金流出憂慮加劇,避險意愿抬頭,恐慌情緒蔓延導致股市走軟。此外,上周五出爐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不佳令投資者對經濟復蘇前景產生擔憂,加上美國股市三個多月來的漲勢或將停止,帶動亞太股市繼續回落。
恒指跌破20000點可能性增大
受上周五美股及當日A股市場疲弱表現的雙重打擊,17日香港恒生指數重挫3.62%,創下四個多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收盤點位直逼20000點關口,當日成交總額為747.4億港元,高于上周五的625.5億港元。
42只藍籌股全線下跌,其中權重股中國移動和匯豐控股領跌。中國移動收盤下跌5.4%至84.00港元,匯豐控股下跌3.0%至81.90港元,二者共計拖累恒指下跌212點。
大宗商品價格急跌則導致資源股遭受重創。香港市場上的中石油H股、中海油H股跌逾4%,中國神華下跌6.43%,中國鋁業下跌6.48%,為表現最差的恒指成份股。
中資銀行股相對抗跌,工商銀行下跌2.03%,建設銀行下跌2.78%。保險股跌幅居前,中國平安上半年業績報告不及預期,大跌5.85%;中國人壽亦跌4.46%。
市場人士預計,恒指短期內將進一步盤整,跌破20000點可能性較大。新鴻基金融集團策略師彭偉新表示,本周會有大量中資銀行股、中資電訊股等公布業績,因而股指很可能出現反復走勢,并有機會跌至20000點水平以下。
日股遭遇獲利回吐
日經指數上周登上10個月來最高點,而日元走強、原油價格下挫等因素促使投資者選擇了結獲利。東京股市17日遭遇四個多月以來最嚴重拋盤,日經225指數下挫3.10%,收于10268.61點,創近五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具體來看,出口商類股、機械類股遭遇重創,佳能股價下跌3.5%至3290日元;資源類股因油價下跌出現回落,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商帝石股價走低。不過制藥類股出現逆市上漲,治療流感藥物達菲的制造商中外制藥漲0.3%至1806日元。
當天公布的日本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雖出現增長,但基本與預期相符,對市場影響有限。巴克萊資本日本首席經濟學家Kyohei Morita表示,這一數據是受到了日本以及海外政府刺激計劃提振,“日本經濟還遠沒有達到自身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