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與蘇寧、國美“價格戰”背后,VC/PE再次充當重要角色,為電商源源不斷地輸入巨額資金,某種意義上說VC/PE就是電商燒錢模式的始作俑者之一;但燒錢的死循環又讓VC/PE難以看到回報的希望,但又不甘心放棄,只能“被綁架”參與其中,騎虎難下。
然而,電商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是否還能獲得資本的青睞?業內人士認為,VC/PE對投資電商持謹慎態度。2012年下半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資趨勢不會回暖,下滑趨勢甚至會更為明顯。
瘋狂燒錢誰之過
無論京東還是凡客,目前國內電子商務行業尚沒有一家依靠低毛利規模化擴張的模式獲得成功,也沒有一家投資電商的創投大佬可以自信地說“賺到了錢”。
“這場戰爭是要消耗很多現金的,你們什么態度?一個股東說:我們除了有錢什么都沒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這樣喊話。
精明的VC/PE機構為何明知電商行業燒錢卻還要為之?原因在于電商投資領域有一種說法叫贏家才能通吃;電商一定要把規模做起來,這就得靠低價策略搶奪市場份額。正是這種觀點助長了電商瘋狂燒錢的底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類VC/PE也是電商燒錢模式的始作俑者之一。
不過,另一些市場人士則表達了對電商這種瘋狂燒錢模式的擔憂。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認為,電商燒錢擴大份額模式無法成功。
近來處在輿論關注焦點的賽富合伙人閻焱直言,目前電商普遍存在燒錢的情況,投資人投入的資金會很快被消耗掉,一定程度上來說,電子商務在主營業務上不賺錢,它賺的是VC/PE的錢。
事實上,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電商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像上海鋼聯、慧聰網這類B2B行業性的電子商務企業;其次是依托于淘寶或已成功“出淘”的“網點大賣家”;第三類是差異化、低成本運營的經營鞋類、化妝品、服裝等產品的垂直電商。
“從目前來看,第一類電商是盈利比較穩定的,而第二類、第三類電商能夠盈利的屈指可數。”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VC/PE“被綁架”騎虎難下
盡管VC/PE機構在電商行業大下血本,但電商行業盈利的好消息卻遲遲未能傳到他們耳中。相反,只是不斷地收到電商企業一而再、再而三啟動融資的消息。
“現在互聯網之于創投就是‘不給錢,就死給你看’”。這話聽起來多少有點無奈,但的確反映了被綁架的VC/PE“啞巴吃黃連”的心態。
然而,投資電商最終是希望獲得收益順利退出,一旦IPO之門遲遲難以打開,投資方就被深深地套牢了。“電商布局已經是棋至盤中,PE放棄跟進心有不甘,還不如賭一把支持電商將規模做上去,從而爭取IPO退出。”一位不愿具名的PE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在京東挑起價格戰之后,其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幾家股東都拒絕在風口浪尖向媒體表態,但業內卻不止一次傳出京東第二大機構股東老虎基金萌生退意的消息。這家進入較早的投資機構如今期待從京東退出,期望保障其先期投入的回報。但目前,中概股赴美IPO窗口尚未打開,京東也不希望流血上市,在這樣的背景下,現有的VC/PE股東們除了被迫支持京東做大規模外,難有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被“京東們”綁架的VC/PE不在少數。今年8月初,有消息稱拉手網的管理層被資本方架空,而其背后的導火索則是拉手網上市失敗。6月20日,拉手網向SEC遞交撤回上市的申請,意味著最后的融資希望破滅。這無疑給金沙江創投前后三次投入1461萬美元帶來退出壓力。
紅杉資本、DCM所投資的奢侈品電商唯品會也不樂觀,該公司今年3月雖然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但股價隨即跌破6.5美元/股發行價。最新公布的二季報顯示,唯品會還在虧損。
而鼎暉投資的團購類網站24券、窩窩團等目前境況也不理想,24券今年的銷售數據已跌出團購十強;另外,北極光、紀源資本所投的紅孩子始終受到“內耗”的困擾;凱鵬華盈所投的走秀網今年則傳出資金鏈出現問題。
電商投資更謹慎
燒錢模式難以持續,退出通道不暢,VC/PE對電商的投資將更加謹慎。
眾所周知,2010年伊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資持續走高。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僅2011年上半年,在團購、社會化電商及垂直網上零售等新型模式及細分領域的拉動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資事件數量創半年期新高,達68起。但是好景不長,當大部分網上零售企業持續“燒錢”,不斷爆出“巨虧”的情況下,投資人信心嚴重受損。2011年下半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資急劇降溫,披露的投資事件數量僅為39起。2012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共有31個投資案例,繼續延續降溫趨勢。
“現在VC/PE對電子商務投資非常謹慎。現在,整個產業環境還不成熟,若沒有好的盈利模式,VC/PE一般不會再投了。”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認為。
清科研究中心預計,2012年下半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資趨勢不會回暖,下滑趨勢甚至會更為明顯,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電商行業進入自我休整期,擠出泡沫、優勝劣汰勢在必行;二是先期以流量、用戶規模、客單價、交易規模等粗放型指標判斷電商企業投資價值被殘酷事實證明科學性不足,電商企業價值評估體系需要重新構架;三是電子商務行業已經實現IPO的企業標桿性不強,未上市的龍頭電商企業IPO前景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