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談中糧集團、益海嘉里兩大食用油巨頭后,國家發改委再次出手加強食用油價格調控。
本報獲悉,8月13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集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魯花集團、九三油脂集團和匯福糧油集團等5大小包裝食用油企業進行談話,要求上述5家企業建立食用油價格報告制度,定期向國家發改委報送食用油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
接近中糧、益海嘉里等企業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食用油價格報告制度,“將從8月15日正式實施”。
目前,益海嘉里、中糧集團、魯花分別占據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45%、15%及7%-8%的份額,加上九三、匯福,共擁有超過70%以上的市場份額。根據“二八”原理,發改委管住了上述5家企業,也就管住了80%的市場銷量。
本報就此消息致電中糧福臨門、益海嘉里和匯福集團,這三家企業均表示“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在發改委召集上述5家企業談話第二天,作為中儲糧市場化運作的中儲糧油脂公司就表示,“中儲糧油脂小包裝食用油近期不漲價”。
5家油企價格定期報送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發改委價格司要求,“從8月15日開始,益海嘉里、中糧集團、魯花等5家企業,每周周三中午之前要將各自企業的小包裝食用油產品的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報送到國家發改委”。
這是發改委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兩次出面調控食用油市場。7月24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集益海嘉里、中糧集團兩大行業巨頭談話,希望兩大企業食用油品牌能保持價格穩定。
由于前一階段受美國、阿根廷和巴西等主要油脂油料出口國氣候異常的影響,上述國家大豆產量預期下降,從而影響國際油脂原料價格,傳導到國內,引發魯花、中糧、益海嘉里等企業旗下花生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價。而外界擔心這輪提價會引發整個食用油行業的提價潮。
知情人士表示,前一階段不斷有企業傳出漲價,讓發改委開始改變以往對食用油市場調控的思路,將約談改為相關企業定期匯報本企業食用油價產品價格,能更好地跟蹤市場價格,為制定調控政策做準備。
2011年國內小包裝食用油銷售量為670萬噸,上述5家企業小包裝食用油產品占據了國內市場大部分份額。一食用油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益海嘉里目前約占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份額的45%,中糧福臨門占有15%,魯花擁有7%-8%的市場份額,三者加在一起占據約68%的份額。再加上九三和匯福,5家企業擁有超過70%以上的份額。
上述知情人士進一步表示,建立重點企業食用油產品價格報告制度“很可能會成為一項制度,以后會長期實行下去”。
其中一家食用油企業內部人士表示,發改委是按照《價格法》規定來制定這項政策的,作為企業應支持這項政策。另一家食用油企業的人士則表示,“如果有這方面的政策,發改委肯定是從穩定物價方面考慮的,不過從市場層面考慮,不太符合市場規律”。
食用油不提價
受此政策影響,準備提價的企業也都暫緩提價。
益海嘉里旗下金龍魚品牌食用油原計劃8月1日起調價,幅度約在5%。7月底,一大型食用油企業市場部負責人透露,“我們看到金龍魚品牌下發的通知單,新的價格體系調整方案已做好,這個價格調整包括大豆油、調和油,我們預估他們會在8月份提價。”不過,益海嘉里方面表示,“現在不讓漲價了,現在成本有壓力,有一定虧損”。
對于行業企業近期提價動向,國內食用油行業專家王瑞元告訴記者,今年美國大豆產量要下降,大豆價格上漲,企業成本上漲,在合理范圍內提一下價格是可以理解的。食用油企業提價不是為了利潤最大化,他們的提價考慮是理性的。另外發改委出面調控主要是從國家宏觀政策來考慮,穩定價格有利于穩定民生。
在益海嘉里、中糧、魯花等企業出于成本考慮的提價因為穩定物價因素被暫時擱置后,中儲糧下屬的中儲糧油脂公司也主動明確表示“不提價”。
8月14日,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告訴記者,“因為都是新的工廠,特別是在能耗這塊是低于國內的其他企業,所以我們的加工成本會比同行業的普遍水平低6%”,“我們會利用上游的資源優勢,盡量控制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穩定終端價格,努力維護食用油的市場穩定”。
截至7月底,中儲糧油脂公司小包裝食用油“金鼎”實現5.4萬噸銷量,中儲糧油脂計劃今年實現小包裝食用油20萬噸的銷量。王慶榮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已經進行了調整,五年內計劃占整體市場份額的15%,也就是120萬噸。”
由于體量小,中儲糧油脂公司未在發改委約談范圍內,但其也被相關部委賦予調控食用油價格的重任。
王慶榮表示,“有關部門跟我們是有溝通的,我們也做了一些匯報。溝通主要涉及到對市場的判斷,同時我們也給決策部門提供一些建議”,“讓我們提出怎么樣穩定市場、穩定價格的建議”。
由于近期發改委要求食用油企業不漲價,也有食用油企業希望國儲油脂油料能向上述5家企業定向拍賣,以緩解上述企業的成本壓力。不過,王慶榮表示,“我們沒有得到要準備出庫大豆、豆油、菜油這方面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