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旅游經濟可成為促內需重要途徑
時間:2012-10-17 11: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國民出游熱出現“井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井噴”現象是在國內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明顯的不利經濟環境下發生的。旅游經濟為何逆勢增長,它對我國今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何啟示,值得深思。</p>
<p> 筆者認為,今年“十一”黃金周旅游市場的“井噴”現象是在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物質生活日益富足的背景下,國民消費需要在有利的政策催化下迅速轉化為現實需求的結果。順應這種潛在的旅游消費需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使其能更有效地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可成為我國未來促內需的重要途徑。</p>
<p> 首先,近年來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由此帶來了日趨強烈的高層次消費需要,其中有著較明顯共性特征的,除了當前已非常突出的住房、汽車外,還有旅游消費需要。</p>
<p>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劃分為五個層次,其中底部的四種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稱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滿足了這些需要個體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適,頂部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可稱之為成長型需要。旅游在需求層次上接近于自我實現需要,屬于較高層次需要,因此必須基于一定的物質基礎。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中國2011年人均國民總收入達4930美元,已成為中高等收入國家,但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旅游業支出占GDP比重超過10%的水平,我國旅游業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才剛剛越過4%。這意味著隨著物質基礎逐步增強,我國國民潛在旅游需求不斷上升,但現實的旅游消費需求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在不斷縮小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同時,我國國民未來旅游消費需求勢必將持續快速提升。</p>
<p> 其次,潛在旅游需要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不僅需要消費者具備一定的支付能力,還需要消費者能夠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可用于旅游度假。從供給上看,潛在的旅游需要想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也必須有足夠的、條件適合的旅游消費供給方可成行,如合理的旅游交通費用、公平的景區景點收費等。</p>
<p> 最后,順應國民因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旅游需求,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使之能持續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可成為我國未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拉動的重要途徑。</p>
<p> 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地大物博的自然地理、豐富多樣的社會人文、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旅游支出占GDP比重,決定了未來國內旅游市場存在著巨大發展潛力,旅游經濟必將成為我國未來拉動內需的重要途徑。在當前國內房價過高、汽車消費面臨資源瓶頸,出口拉動經濟的增長路徑難以為繼的背景下,更凸顯出發展旅游經濟的重要意義。</p>
<p> 為更好地發揮旅游經濟對內需的拉動作用,筆者認為,可以進一步從需求形成和供給優化兩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旅游政策。一是順應當前國民旅游需求快速上升的現實,為旅游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提供必要的條件,如進一步延長法定假期和做實“帶薪休假制度”等;二是從社會整體經濟效益角度考慮,通過政府政策改變當前許多景區景點收費過高的現狀,降低旅游消費門檻,優化旅游供給;三是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對“欺客”、“宰客”等嚴重影響旅游市場正常發展的惡性行為進行嚴管,化解國民對旅游的種種顧慮;四是從文化宣傳上對國民的旅游消費需求予以支持和鼓勵,引導國民形成適當的旅游消費文化,使得旅游經濟能持續穩定可靠地拉動內需。(華西證券研究所 沙偉斌) </p>
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