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在此間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全部旅游就業達7600萬人,旅游業在就業、扶貧、環境保護等民生和社會方面顯示了巨大的活力和潛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日前在《經濟日報》主辦的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上說,旅游業對資源利用相對節約,能綜合統籌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我國為發展低碳旅游而鄭重承諾旅游飯店業的能耗在未來五年內降低20%。目前我國旅游直接就業人數達1100萬,全部旅游就業達7600萬。僅2006年我國就有超過600萬的農村人口通過發展旅游業獲得了新的就業崗位。旅游業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資源枯竭型地區發展方式創新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戴斌指出,我國旅游經濟運行目前已經進入一個常態化的發展階段,繼續呈現東部地區主導的非均衡態勢,但中西部入境旅游發展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正在呈現縮小的趨勢。從市場基本面看,以國民消費為主體的旅游需求,已經從政策刺激轉入常態化的發展階段;從產業基本面看,以民營經濟和新業態為代表的旅游企業群體,正在從規模擴張走向內涵式增長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且日漸變化的旅游休閑需求,與相對落后的旅游組織方式和旅游公共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
他說,我國旅游經濟的理性運行要恪守“平民、平穩、平等”的發展理念,堅持把“更多的國民參與、更高的品質分享”作為旅游發展規劃、旅游宏觀調控體系和微觀監管體系建設的戰略導向。目前我國旅游的普及化程度較低,城鎮居民的人均出游率也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我們面臨的基礎市場還是一個人均消費較低的市場。(記者 錢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