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8日閉幕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采購訂貨會場面熱絡,交易頻繁,在兩岸客商的要求下延遲到9日閉幕。展會期間,由商務部主辦的海峽兩岸農產品冷鏈物流研討會在南安召開,兩岸業界人士、專家學者首次就農產品的運輸、倉儲和銷售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以實現冷鏈物流“不掉鏈”。
今年以來,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實施的推動下,臺灣農產品加速登陸營銷。由此帶來的農產品運輸、倉儲和銷售等環節,均與“冷鏈物流”息息相關。
“為了確保兩岸農產品貿易更好更快發展,亟需兩岸冷鏈物流業界加強交流協調,共同排憂解難。”研討會上,閩臺農產品交易市場董事長王世哲如是說。所謂“冷鏈物流”,是指從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卸裝、陳列銷售到購買后之貯存,產品皆處于恒溫狀態下,以保持產品應有銷售價值的一個過程。
與會專家指出,從兩岸冷鏈物流發展特征分析,兩岸的產業互補與合作條件優勢明顯。“大陸冷鏈物流還沒形成完整的鏈條體系。果蔬產品在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甚至比發達國家高出20%以上,其中冷鏈流通率偏低而造成的損失很嚴重”。
已經來大陸投資7個年頭的臺灣南泰貨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賢對兩岸冷鏈物流對比更具發言權。他認為,“物流成本是臺灣農產品與大陸農產品競爭的最大壓力所在。”因此,臺灣在冷鏈物流發展中累積的經驗可以為大陸起到領路人的角色,而臺灣需要大陸,主要是因為大陸能夠為臺灣提供廣闊的市場腹地和縱深的基地。
作為每年兩岸農產品采購訂貨會的舉辦地,位于福建南安的閩臺農產品交易市場已成為臺灣農產品登陸大陸營銷的重要集散地。不久之前,閩臺農產品交易市場與臺灣一家物流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首家泉臺合作冷藏物流企業——海橋物流(福建)有限公司即將在該市場誕生,這意味著今后臺灣的農特產品將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通過泉州口岸輻射大陸,臺灣對大陸開放的農產品也可以從這里輸出臺灣。
王世哲表示,期待進一步密切與兩岸各界的合作,共同打造現代、高效、便捷的兩岸農產品冷鏈物流平臺。(記者 孫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