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需不振、內需放緩的嚴酷現實面前,中國紡織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日前,為期三天的第十四屆江蘇國際服裝節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完美謝幕,已連續兩年躋身萬億級產業的江蘇紡織業用一連串事例通過展會向人們描述了一個紡織大省轉型升級的軌跡。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紡織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964.8億元、銷售產值5700億元,產銷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說:“由于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今年全省的出口形勢嚴峻、內銷增幅受阻下降,紡織行業經濟運行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主要存在訂單減少、庫存增加、成本上升和效益下降四個方面的問題。”
“在經歷了30年較快發展后,江蘇紡織服裝業進入調整期,特別是在目前多重壓力的經濟形勢下,各項經濟運行指數很難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江蘇省服裝協會會長郁冰告訴記者,江蘇紡織服裝行業將經歷調整、積累、淘汰和發力的演進過程,利潤分配格局也將進一步完善。只有通過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品牌培育等現代產業手段,“江蘇制造”才能向“江蘇創造”、“紡織大省”才能向“紡織強省”邁進,傳統產業也才能朝氣蓬勃、持續攀升。
科技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
在本屆江蘇國際服裝節上,讓參觀者不斷駐足的展臺數不勝數。
一棵黃麻與椰絲熱熔合成在一起,制成2厘米厚的床芯材料后,不僅身價倍漲,而且僅僅面世半年,就被全世界60多家床墊生產企業爭先預定,訂單已經排到年底了。還是那棵黃麻,也可制成建材變身為墻紙和地板。據悉,2014年青奧會所有場館均將采用這樣的墻紙和地板。這便是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歷經數年、投入兩億元于今年剛剛推出的3D魔維綠色新材料。
有這么一款內衣,其面料不僅保濕、抗菌,手感還十分柔順。它是將具有凈化空氣、含有抗癌物質的紅豆杉制成木漿,并且加工成纖維,再與棉纖維等按比例混合編織而成的。這是紅豆集團推出的新技術,今年7月紅豆杉新面料已被認定為省級新產品。
“紫荊花”能夠從一家污染嚴重、經營困難的傳統印染企業轉軌成為專事黃麻種植、纖維精細化、紡紗、面料、服裝等綠色新材料的研發和推廣,并擁有500余項專利,正是緣于科技的力量。這些從事傳統產業的紡織服裝企業能夠屢屢沖破市場困局,科技創新成為原動力。今年前8個月,紅豆集團5個自主品牌的服裝銷售收入增加20%;紫荊花公司研發的黃麻產品,不僅可以緩解目前紡織原料供應緊張的問題,還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黃麻的產業化經營。在本屆服裝節上,紫荊花又與28家家具企業簽訂了綠色同盟,聯手開發、銷售以摩維牌綠色黃麻為主材的環保產品。
轉型方案日益個性化
一個規模超過萬億的傳統產業,在成本上升、需求不旺的背景下,如何突出重圍并確立長遠發展的優勢成為本屆服裝節備受關注的話題。江蘇省省長李學勇親臨服裝節現場把脈開藥方,與企業家們共商應對之策。“實踐證明,轉型不是‘轉行、轉業’。”李學勇的一句話,道出了江蘇推進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的真諦。
“各種成本上漲,大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蘇南地區的發展面臨挑戰。”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說,紅豆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得不錯,今年前8個月,服裝產業銷售收入增長20%,稅收增長29.1%。這得益于企業培育自主品牌,開設研發機構和專賣店。周海江認為,品牌擁有者掌握國際分工的主導權,擁有自主品牌才真正擁有“世界第一”,轉型升級就是轉型不轉行。
面對成本壓力,波司登集團則在探索另一條路徑。據該公司董事長高德康介紹,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集團加快了國際化步伐,英國旗艦店在倫敦奧運會前夕營業,并在英倫三島建起了80多家連鎖門店。傳統產業“走出去”的成效,讓業界看到了“轉型不轉行”的魅力。
共性的困難,個性的解決方案。面對國內外棉花原料的差價,大生集團提高非棉纖維使用比重,降低成本實現盈利;陽光集團從定位為國際一線品牌服裝提供配套服務到與國際品牌結成戰略同盟,最終創建自己的高檔品牌,實現了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的轉變;海瀾集團利用創新商業模式,在全國開設2400家門店,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阿仕頓服飾強化研發設計,增加款式類別,上半年銷售增長近30%。創新轉型,使江蘇傳統的紡織服裝業成為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面對經營環境的壓力,著重從優化國際國內市場和轉移生產基地這兩大方面入手解決成本與市場矛盾已經成為江蘇紡織服裝企業的首選。“雖然應對困難的路徑、模式和成效不盡相同,但紡織服裝企業的好思路、好對策,讓我們堅定了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信心。”李學勇指出,紡織服裝是江蘇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規模躋身“萬億級”,世界名牌、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位居全國前列。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從全省角度看,就是加快江蘇服裝大省向服裝強省轉變;從企業角度看,就是要提升競爭力。
李學勇說:“在當前形勢下,紡織服裝業不創新轉型就沒有出路,要充分利用發展環境變化的倒逼壓力,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加快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攀升。同時要突出企業主體、創新驅動、市場開拓、品牌建設和結構優化等重點,做強做大紡織企業。”(記者 劉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