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紡,中國臺灣,臺獨,國民黨,民進黨,臺商,臺胞,馬英九,陳水扁,兩岸,統一,謝長廷,公投,臺灣,入聯,三通,大陸,臺辦,立委,立法院" />
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鄉農民金平順,看著一屋子的棉花,心中猶豫到底現在該不該賣。去年他家種了11畝棉花,每畝收了籽棉約250公斤,因為價格比預想的要低很多,到現在一斤都沒賣。
為保護新年度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3月1日,中國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制定了《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標準級皮棉到庫價格每噸2.04萬元,相比上一年度每噸提高了600元。
金平順說:“每噸提高600元,大約每公斤籽棉提高0.2元,每畝地增加收入也就50元左右,相比種糧食還是要低很多。”
近幾年來,中國的棉花價格不時出現大幅度波動。為穩定價格、提高棉農種植積極性,去年中國制定了棉花的最低收儲價格,標準級皮棉每噸1.98萬元,這一價格基本能保證棉農不虧本。
“雖然不賠錢,但也賺不著錢。糧食價格越來越高,人工成本越來越貴,如果一直是這個價,那還不如把地里種上小麥,自己外出打工。”去年同樣種了10畝棉花的山東德州市武城縣楊莊鄉農民安風臣說。
據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測算,去年德州市植棉成本有所上升,機耕、種子、化肥、農藥等直接成本(不包括人工)達480元/畝,包地費平均450元/畝,雇人拾棉畝均380元。
按畝產籽棉237公斤、平均售價7.60元/公斤計算,棉花畝產值1715元。若是農民種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扣除直接種植成本后每畝收益1321元,比種糧食少收入300元。若是租地,雇人拾棉花,畝收益僅有491元。
正是由于收益相對偏低,一些農民開始放棄種棉,轉種糧食作物。據馬俊凱介紹,前幾年德州市的棉花種植面積達到200多萬畝,但去年已減少至160多萬畝。從今年小麥播種情況看,德州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還要下降25%,減至約120萬畝左右。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近日對中國16個省市自治區120個定點縣、2962個定點農戶的調查顯示,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可能減少6.1%。建議將臨時收儲價格上調5%。按去年1.98萬噸的價格測算,即每噸提高990元。
這次棉花收儲價格的提高幅度顯然小于這一建議。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棉花收儲價格調整幅度小于農民及一些機構的預期,是在權衡紡織企業的利益。
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孫立武說,每噸2.04萬元的新年度收儲價,低于市場主流20800元/噸的預期。綜合來看,國家對于下游紡織企業的成本考慮有所提升。
孫立武說,自2011年以來,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給以中國紡織行業為代表的全球紡織行業帶來了較大的考驗,勞動力成本、融資成本、人民幣升值、歐美需求受阻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國內多數紡織行業運營情況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
“越南、印度等地的勞動力更加低廉,我們的產品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泉遠說,公司為穩住員工去年已提高工資20%,如果棉花價格成本再大幅度增加,紡織企業將更為困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行業利潤增長持續減速,2011年1至11月增速較一季度下降27個百分點。海關數據則顯示,今年1月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15.19億美元,同比下降0.42%。
馬俊凱說,目前國內的棉花價格高于國際市場,這更加減弱了中國紡織業的競爭力。國家這次制定的新年度棉花收儲價格是充分權衡棉農與紡織企業的利益而做出的。
業內人士建議,中國的紡織企業必須盡快轉型,走高端產品路線,以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來擺脫過去依靠低廉勞動力發展的模式。(記者 袁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