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 訂單下滑、開工不足、出口受阻……內外部經濟環境趨緊,一些服裝企業遭遇困境,背水一戰。
調整結構、轉型創新、抱團取暖……危機中探尋出路,從“做嫁衣”到創品牌,“夕陽產業”迎來新的市場和方向。
近日,記者深入我國服裝產業集群地,了解危機下服裝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探求企業轉型升級之路。
服裝業洗牌加劇 小企業背水一戰
剛過完年,東莞市興業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錫培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資金困難,訂單下滑,人手又不夠,在行里做了這么多年,今年真的不好過。”
去年下半年以來,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沿海地區紡織業也因為外需的萎縮而感到生存壓力大于往年,對外貿易增速放緩,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單是在虎門,目前就有10%的企業訂單下降,下降幅度大的能達到40%。”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鎮長葉孔新說。
特別是今年1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2726億美元,同比下降7.8%,外貿結構處于激烈變化時期,出口形勢將更為嚴峻。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同比下降0.2%。行業利潤增長持續減速,2011年1至11月增速較一季度下降27個百分點,11月當月利潤增速僅為11.6%,較年初下降46個百分點。
“目前有一部分中低檔產品已經轉移到周邊國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從全年角度看,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仍將疲軟,出口企業面臨的需求不足、競爭壓力和貿易摩擦也將更加突出。以紡織為代表的傳統產品出口根據勞動力密集程度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中國勞動力價格上升,未來幾年下降幅度會更大。
專家表示,趨緊的外部環境將形成市場倒逼機制,帶來新一輪行業洗牌,服裝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