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絨是高檔的紡織原料,在國際上素有“軟黃金”、“纖維鉆石”的美譽。然而,中國作為羊絨制品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目前羊絨衫出口價格僅是歐洲高檔市場的1/10。“軟黃金”卻只能賣出廢銅的價,“纖維鉆石”堪比普通玻璃。在日前舉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羊絨交易會上,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用“主產不主導,貢獻大收益小”來描述我國羊絨產業面臨的困境,并對此深感憂慮。
中國羊絨產業面臨的困境究竟如何化解?日前,《市場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資深人士、廣東卡諦絲(KNC)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鄢開。
“中國羊絨產業亟需品牌來拯救”,鄢開一針見血地指出:“未來是品牌為王。”
鄢開表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羊絨作為高檔紡織原料的價值并未能在中國羊絨制品中得以體現,目前,我國大部分羊絨產品一直在低端市場徘徊,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羊絨制品的品牌影響力還十分有限,羊絨制品高端市場基本上被意大利、法國等發達國家產品占據。
鄢開進一步介紹說,我國羊絨深加工企業多成為境外羊絨品牌的加工基地,中國羊絨產業成為了外國企業的原料、產品加工“車間”。中國羊絨制品80%以上以貼牌形式出口,掙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費。去年我國出口無毛絨、羊絨衫數量雖然很大,但創匯額僅分別為3億美元、6億美元,無毛絨均價為9.5萬美元/噸,羊絨衫最低每件僅16美元左右。
而外國企業進口之后,貼牌售價一般在原進口價格基礎上提高數倍甚至十數倍,即使淡季廉價甩賣,國外企業依然有可觀的利潤。
之所以造成中國羊絨制品高品質、高市場份額卻低收益的狀況,鄢開認為,大部分中國羊絨制品企業的品牌意識不足,款式陳舊,生產技術相對滯后,缺乏推廣自己產品品牌的有效渠道。
要走出當前的困境,鄢開認為,關鍵在于推動羊絨業擺脫長期以來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發展方式,開始以創新、質量、品牌為主要內容的發展模式。
對于羊絨產業如何開展創新,鄢開認為關鍵要在市場定位上下功夫,羊絨產品將不會再局限于羊絨衫等緯編針織品領域,將在春、夏、秋、冬的內衣、外衣以及家用等領域拓展。他還介紹說,卡諦絲(KNC)服飾有限公司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最近成功研發出專門用來縫制高級時裝的布料——羊絨合成縫制布料,并聘請意大利、英國、中國內地、香港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系列服裝,目前已在內地上市。
“目前,人民幣不斷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全球氣候變暖等客觀因素也都對羊絨產品的銷售產生著不利影響,因此,國內的企業必須迅速轉變觀念,以品牌為著力點促進羊絨制品附加值的提高,才能救羊絨產業于水火之中。”鄢開最后強調說。(市場報 張向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