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8日電(記者 呂諾) 記者8日從衛生部獲悉,我國已設置化學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監測點1196個,覆蓋了100%的省份、73%的地市和25%的區縣,在416個醫療機構主動監測食源性異常病例或健康事件。
據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介紹,2011年,衛生部深入推進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工作,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正在全國建立食品添加劑、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比實驗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網絡。
衛生部研究并提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及其檢測方法,及時將17種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塑化劑)納入“黑名單”并明確了臨時限量值。現已公布6批“黑名單”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22種。
衛生部還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專家組,開展檢驗方法研究論證工作。
2011年,衛生部新公布21項食品安全標準,包括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農藥殘留限量、復配食品添加劑、預包裝食品標簽和營養標簽等基礎標準,針對6種真菌毒素的28個限量標準、54種農藥的118個限量標準等安全使用作出了嚴格規定。根據監管工作需要,公布《速凍面米制品》、《不銹鋼制品》等重點產品標準,制定、指定216項食品添加劑產品標準。修訂公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明確規定了23類、2314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用量,依法撤銷了39種食品添加劑。對行業提交的3000余種食品包裝材料進行系統清理,公布了107項包裝材料用樹脂名單,公告禁止雙酚A用于嬰幼兒奶瓶生產。
在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期間,衛生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加強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案件查辦和移送工作文件,加大對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行為的打擊力度;組織各地持續開展問題乳粉清查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排查工作,及時督辦社會影響惡劣,群眾高度關注的染色饅頭等重點案件;開展了“瘦肉精”、“地溝油”等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了一批違法案件,嚴懲了一批犯罪分子。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隊伍,完善了事故調查處理機制和相關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