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首批大陸學生將赴臺就讀。至此,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校大門向彼此敞開。
6月1日,我國首份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大學排行調查報告正式對外發布。這份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歷時十個月完成,是第一個以整個中國地區的大學為對象,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的排名。
大陸多所高校每年授予博士學位千人以上
這份研究報告瞄準了大陸及港澳臺地區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面向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招生的120所大學,對大陸及港澳臺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態勢進行了全景展示。
該研究中心提供的榜單公布了處于前100名的大學名次與詳細分值。排名結果顯示,前十名大學中,清華大學和臺灣大學并列第一,香港大學位居第三,第四到第十名依次是:臺灣“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臺灣“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
調查顯示,大陸和臺灣高校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
大陸和臺灣地區自上世紀末不約而同地開始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大學中研究生比例最高的前20所學校全部來自大陸和臺灣的大學,其中臺灣“交通大學”、北京大學等7所大學的研究生占全校學生比例已超過50%。
從博士授予學位數來看,排名前十的全部是大陸學校,其中多所大學每年授予的博士學位在1000個以上。
香港高校辦學經費最充裕
這份報告對各高校在科學研究上的表現給予了更多關注。報告顯示,大陸高校整體實力雄厚,港臺高校師均表現領先。
從近5年在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學》)兩本國際頂尖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來看,前三名分別是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前十名(11所)中大陸大學有7所;但是,師均(總量除以教師數)發表Nature和Science論文最多的是臺灣的陽明大學。
年度發表SCIE(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和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最多的是大陸的浙江大學,前十名中大陸高校有8所;但是師均發表SCIE和SSCI論文的前十名大學中,大陸高校只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所,排在第九位,其他9所全部是港臺高校。
香港特別行政區經濟發達,大學的辦學經費也最為充裕。辦學總經費和生均經費排名第一的都是香港大學,生均經費排名前十名的大學中香港的大學有7所,總經費排名前十的大學中香港的大學有4所。
大陸地區的清華大學和臺灣地區的臺灣大學的辦學總經費和生均辦學經費排名也比較靠前。
報告負責人程瑩博士介紹,港臺高校的科研經費中來自政府部門的比例一般都很高,如臺灣大學、成功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政府科研經費的比例都在90%以上。
而大陸高校的科研經費中來自企事業單位委托的比例相對較高,特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工科強勢的學校,政府科研經費的比例都不到2/3,而企業科研經費的比例都在30%以上。
“這一方面反映了大陸名牌大學向社會提供科研服務的意識和能力較強,但也說明他們精力較分散,可能在承擔基礎性科學研究上投入不夠。” 程瑩博士說。
大陸欠缺有影響力的學術大師
調查認為,大陸高校欠缺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大師。
論文被引次數是國際上公認的反映學術研究影響力的主要指標。湯森路透公司開發的“高被引科學家”數據庫(2009年)統計公布了近30年來在21個學科內全世界論文被引次數最高的科研人員。
港臺高校都有多名科學家進入這個數據庫,而大陸僅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學專家錢逸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專家張濤入闈。
報告還提出,大陸高校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是反映大學師資隊伍整體質量的重要指標,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大學中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在90%以上的有10所,全部是港臺大學,其他進入排名的港臺大學的博士學位教師比例也大多在80%以上,大陸地區只有北京師范大學一所學校博士教師比例超過80%。
在調查研究期間,程瑩博士與香港、臺灣、澳門多所高校的校長、普通教師進行了廣泛接觸和訪談,對于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差異深有感觸。
程瑩博士介紹,港臺高校享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政府對大學的干預較少,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在創校時政府就投入巨資,但對學校辦學幾乎沒有任何要求和干預。與自主辦學相適應的就是教授治校,港臺高校注重制定大學章程,依“法”保障教授在各類學術事務中的主導性地位。
大陸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色彩仍然較濃,宏觀上教育主管部門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審批權,高校內部管理中,在招生錄取、教師晉升、校內經費資源分配等與學術有關的問題上,普通教師能發揮的作用非常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