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9月14日電 (記者 朱曉穎) 14日,“2011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期間,數百名海峽兩岸政要、企業家聚于南京,謀求“后ECFA時代”經濟新布局,云計算、通訊業、泛能網、金融業等成為企業家看好領域。
恰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滿1周年,雙方正面效益不斷擴大。去年,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期間,“ECFA協議簽署”還是討論熱詞,“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字眼被頻繁提及。時隔1年,14日的峰會討論話題更深一層:如何在ECFA簽署后進行經濟合作新布局。
在當日舉行的峰會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說,當前,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納入兩岸產業合作的內容,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為兩岸產業合作指明了方向,建立了機制,兩岸攜手創新經濟,合力轉型已經具備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和時間基礎。
王毅表示,兩岸企業界應當聯手打造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聯手推出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制定的產業標準,聯手培育更多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兩岸企業,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會上稱,ECFA簽署后,對兩岸影響是正面的、互利的、雙贏的。今年1月開始第一階段的早收清單降稅,到6月表現良好,從臺灣統計數字來看,雙方都增加了進出口額、是有實際收益的。
連戰表示,臺商可在當前情況下借大陸“十二五規劃”、擴大內需的機會,由外銷轉內銷,建立通路品牌,研發創新,加速投資發展。同時,服務貿易領域的談判可以進一步完成,服務業、金融租賃、文化創業、影劇展示等方面,都是機會。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描述起ECFA簽署前后兩岸企業合作模式:“兩岸企業從過去的獨資外銷,走到獨資內銷,現在是合資外銷,將來是合資內銷,最后必將走向研發、合作內銷。大陸市場有很大的機會,‘十二五’規劃綱要提供了值得我們努力探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