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海峽兩岸文物交流20年回顧展》在福建泉州市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幕。 郭斌 攝
26日上午,以“承前啟后、溫故知新”為主題的《海峽兩岸文物交流20年回顧展》在福建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開幕。
近百幅承載著20年來兩岸文物交流的珍貴圖片一一展示在參觀者面前。從破冰之旅到再續輝煌;從心靈共鳴到凝聚共識;從國寶薈萃到花好月圓;生動再現了20年來兩岸文物工作者文化交流發展歷程。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覽共分為“融冰化雪 艱辛起步”、“加強交流 擴大共識”、“深化合作 蓬勃發展”、“閩臺情緣 花團錦簇”4個部份,通過展出的92幅圖片,全面展示兩岸文物交流的發展歷程和兩岸文博界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1992年12月5日至1993年5月31日,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臺灣展望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兵馬俑及金縷玉衣展覽”在臺北市玉山莊藝術館展出,展品精選大陸考古新發現珍貴文物111件。展覽期間參觀者高達38萬人次,這也是1949年以來大陸首個赴臺文物展覽。此后,隨著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文博界的交流合作也日趨緊密。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展覽是兩岸交流的一個縮影,展覽從文物交流的獨特視角來看兩岸的關系和發展。”他表示,兩岸和平發展是民心所向,是潮流的趨勢。
主辦方表示,此次展覽的資料來自兩岸相關文博單位和機構,以及許多親歷過兩岸文物交流的老前輩和老專家。展出內容匯集了海峽兩岸20年里交流、合作、融通、互動等重大活動事件,充分反映了海峽兩岸根脈同源的歷史淵源,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泉州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與臺灣一衣帶水。據統計,臺灣漢族同胞中有900多萬人祖籍在泉州,具有地緣近、血緣親、文緣連、商緣通、法緣系的“五緣”優勢。
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物局及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將為期一個月。(郭斌 吳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