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登錄剛剛開通的“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發現“脫產”、“窩心”、“土豆”等在兩岸具有不同意義的詞語已經成為搜索熱門。網友只需輸入這些詞語,就可以搜索到其在兩岸不同的音、形、義。
“土豆”這一兩岸常見的食物,在大陸又叫“馬鈴薯”,在臺灣則被稱為“花生”。
同樣是“窩心”,在兩岸卻有幾乎相反的意思。在大陸,它形容受了委屈或遇上不如意的事卻無法發泄或表白而心里煩悶;而臺灣人卻用這個詞表示內心感覺溫暖、欣慰、舒暢。
“脫產”一詞也很有意思,在兩岸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大陸的“脫產”一詞指脫離直接生產崗位,專門從事行政工作或學習,也泛指脫離原來工作崗位,轉任其他工作或專門學習;而在臺灣,這個詞是特指把財產轉移出脫。
“消息”一詞,在大陸是音訊、消息的意思,而在臺灣則是指資訊。
“軟件”一詞,在臺灣被稱為“軟體”,指操縱電子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程序系統;而在大陸,這個詞還借指生產、經營、科研等部門的非設備性因素,如人員素質、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等。
此外,大陸的“方便面”在臺灣被稱為“速食面”,大陸所說的“激光”被臺灣人稱為“鐳射”。(記者 歐陽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