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在廈門參加第六屆兩岸關系論壇的兩岸大學生臨別時互留聯系方式,本子上記錄的是Email和MSN。今天,在廈門參加第五屆海峽論壇的許多兩岸民眾一見面,就拿出各自的智能手機:“來,我們搖一搖!”
微信等更加便捷的社交網絡工具,讓兩岸同胞實現即時與零距離的親密互動。而在1987年以前,兩岸同胞咫尺天涯,甚至連一封家書都無法直接寄達。
在新浪等微博上,時常能看到臺灣“博友”,包括一些知名人士。有的“博友”常常主動為大陸網友解答到臺灣旅行的種種問題,有的則踴躍參與大陸時事的評論。
家在臺中的大學生林庭正是個“手機控”,QQ、微信上有一百多個大陸的朋友。“很多都是以前到大陸旅游時認識的,”林庭正說,“每次在網上聊天,他們都問臺灣哪里好玩,說到臺中的話要來看我。”
臺灣人“LULU姐”前幾天從海外旅游回來,在微信朋友圈里上傳了不少照片。“如果有人按‘贊’或者留言,我就會很開心。”她說,自己現在和高中同學建了一個群,大家經常在上面聊天,“給生活制造了很多樂趣”。
在臺灣中天電視臺工作的陳云生不久前建了一個微信群“云豹大陸團”。每到周六他就會邀上在臺灣駐點的大陸記者一起登山,行動前用微信“招人”,下山后“曬”上大家沿途拍攝的照片。
“最早是看到湖南衛視的朋友在玩微信的‘搖一搖’,一時興起就加入微信。后來發現真的方便,確實能增進大家的友誼。”他說。
他告訴新華社駐臺記者:“現在在臺灣,用微信的人越來越多了,以前在微信好友中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現在接近五分之一。”
美吉科互動藝術行銷公司總經理徐寶寰也是個“微信達人”。“我們家都用微信,可以留言,可以實時對講,可以發一些好玩的表情符號。”他說,“雖然臺灣人用LINE比較多,但現在微信也熱起來,尤其和大陸朋友溝通更方便。”
正在臺灣駐點的新華社記者幾次用微信搜索“附近的人”,發現在周圍1000米內,平均有大約150人在使用微信。今年5月,微信開通了對臺灣企業的服務。據業界推估,島內微信用戶數量已達五六百萬。
任教于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臺灣教師陳經超在開心網、人人網、微博、QQ、微信上都有自己的賬戶,他的網友、粉絲來自海峽兩岸,其中微博賬戶上有8500多人關注他。
他表示,大陸熱門社交網絡工具受到臺灣民眾的熱捧,是因為兩岸交流日益熱絡。“特別是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到大陸求學和工作,為了更快適應當地生活,選擇大陸民眾最常用的社交媒介,就顯得至關重要。”
“社交網絡加速拉近了兩岸民眾之間的距離,有助于消除彼此的誤解,增進相互認知和理解,同時也成為合作發展的重要工具。”陳經超說。(記者胡蘇 李寒芳 陳鍵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