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公交缺少‘誘惑力’!”臺灣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教授馮正民10日談及大陸交通時作此表述。
交通擁堵日益成為制約中國城市發展的“瓶頸”。在為期三天的“第二十三次中國科技論壇——現代化城市暨國際大都市交通管理高端論壇”上,來自海內外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為中國城市交通把脈、支招。
主辦方提供的一項中部省會城市鄭州出行方式調查顯示,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共占47%,步行占31%,公交車僅占12%。
馮正民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1年至今,10年內臺中市公車運量成長15倍以上,公車線路由39條增加到117條,月運量從40萬人次增加到645萬人次。
馮正民就此認為,大陸與臺灣交通之異主要在于“公交化”,大陸城市交通擁堵主要是因為公交缺少“誘惑力”,公交對公眾沒有“吸引力”。他說,明星代言鼓勵坐巴士、愛上巴士低碳抽大獎、口袋地圖……臺灣巴士一系列誘人的營銷作為,可以供大陸公交參考。
“大陸無縫公共交通做得不夠好。”馮正民直言,他曾在北京西站跟隨一名市民體驗坐公交,一路問一路看大約用了近一個小時,“很可惜鐵路與公車沒有做好銜接,如果是雨雪天會更糟糕。”
馮正民建議,應從空間、時間、資訊、服務四個無縫來檢視城市公交。一方面,旅客能在可接受的步行距離和時間內搭乘公交;另一方面,旅客能迅速便利地取得公交班次等資訊及整潔、舒適的服務。
此間,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原中國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葉嘉安等亦認為,“公交化”是解決中國城市擁堵的“良藥”,贊同馮正民的公交“誘惑”說,并寄望交通部門要改變交通設施建設思路,改變傳統的交通管理理念,引導城市可持續發展。(記者 李貴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