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4日刊載文章《心聲報到-一個新聞女生的臺灣實習報告》,報道了廈門大學新聞系研究生陸笛到臺灣實習的所見所思,兩個月的臺灣媒體實習,陸笛最直接的感受是:相對大陸媒體,“臺灣的新聞業是喧囂的,每天不同聳動的新聞同樣的吸引人們的眼球”。
文章摘編如下:
2012年8月,陸笛作為一名廈門大學新聞在讀研究生,與15名大陸生一起來到臺灣銘傳大學,開始她為期兩個月的新聞實習。她說,從大陸來臺灣的人大概有三種:一種為觀光,穿著統一的制服像魚一樣“游”過景點;一種為旁觀,那是很多大陸交換生們沉浸于此卻只是投去的一瞥;第三種是參與,她在這里的新聞實習,讓她獲得更強的參與感,她便從中學習和思考。
新聞頭條喧囂又寂寞
她時常去誠品書店,“和大陸比,臺灣的書很貴。賣得最好的還是那些成功學,心靈雞湯類。此外臺灣可以買到很多日本文學的書籍。我買了很多書,比如林濁水的《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陳芳明的《昨夜雪深幾許》等等。”在臺灣,陸笛就像一個留級生一樣,用種種方式惡補自己欠下的功課。
兩個月的臺灣媒體實習,她最直接的感受是:“臺灣的新聞業是喧囂的,每天不同聳動的新聞同樣的吸引人們的眼球”。
她還分析了臺灣媒體就釣魚島事件的報道議程,“一部分是政黨言論,你方唱罷我登場,甚至李登輝稱釣魚臺是日本的也會見報;一部分報導大陸的反應......。”
然而,陸笛也認為,不同觀點的碰撞,也難免會淪為政治人物的一場表演,“太多聳動的信息不斷出現,一件事情沒有解決另一件事情就像浪般撲上來,那些新聞頭條沖擊人們,但又很快歸于沉寂。”而喧囂過后的很多社會問題,便只能寂寂地等在那里。
陸笛說,和臺灣人的爭執總是難免的,也是這樣的時刻,她意識到哪怕有一樣的面孔、文字,自己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個臺灣人。
關于臺灣,她最想念的,不是美食和夜店,而是那些短短兩個月卻早已熟稔的臺灣“老友”,她這樣形容他們:溫厚、體貼、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