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8年1月28日,陜西省持續十幾日罕見的降雪停止,皚皚白雪覆蓋八百里秦川,渭河兩岸風光如畫。
臺灣《旺報》30日刊載臺灣東吳大學副教授曾泰元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為了探究成語“涇渭分明”的源頭,而在西安荒郊野外披荊斬棘,并聲明這是自己有生以來做的最危險的事。
文章摘編如下:
“涇渭分明”這句成語我從小便能瑯瑯上口。涇河在西安附近流入渭河,涇河水清,渭河水濁,涇河注入渭河時清濁分明,這是西安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我人既在西安,便興起了一探究竟的念頭,親自體驗這成語的精妙之處。
我打開地圖,找到涇渭二河匯流所在的涇渭鎮。此鎮位于西安東北遠郊的農村。我索性攔了一輛出租車,司機說他在西安混了十幾年, 從沒聽過涇渭鎮。不過他倒也熱心,連打了四通電話詢問,最后大致確定了方向。
走著走著,當“涇渭分明”的路標映入眼簾,我內心雀躍不已。哪知道還沒高興多久,柏油路竟憑空消失,路標也不再出現,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在泥巴路上問路、兜圈子的開始……
走了許多冤枉路,最后透過當地農民的指點,我們在泥巴路邊看到了一條寬僅容人的叉道。農民說往下走便是,不過他警告我們,草可長得很!
司機說他在路邊等著,不跟我進去了。時近傍晚,太陽已經偏西。 我一個人爬過了一堆土方,初有小徑,雖極狹,然能通人。不料小徑彎來彎去,后來竟也跟來時的柏油路一樣,憑空消失,只剩下荊棘蔓 草。
沒有路,怎么走?環顧四周,形單影只的我開始害怕了起來。我憑著一股單純的傻勁和使命必達的蠻勁,努力用腳踹開荊棘給自己開路 ,嘴里還不斷念著“涇渭分明,你在哪里?”好助威壯膽。
走了一陣子,荊棘雜草還是不見邊際,我本來放棄了,開始往回走 ,卻看到一旁的黃土地似乎有人踩過的痕跡。我不甘心前功盡棄,遂緣跡行,這下子竟讓我走到了涇河邊上。
然而,涇河與渭河的匯流處還沒到呢!我沿涇河河岸順流而行, 渭河應該就在前方不遠處,但沒一會兒,一大片高聳的玉米田突然出現,就橫在我面前,深不可測,讓我的心又涼了半截。
看著這比我高一個頭的玉米田,我遲疑了一下,吸足了一口氣,鼓起勇氣往里鉆。我在玉米桿里奮力穿梭,但天色漸暗,萬一我受困在這偌大的玉米田里出不去,到時候我是不是得一個人在這成語之源數星星?想著自己的安危,想著被我拖下水、熱心助我的司機還在苦 地等著,我可浪漫不起來!我知道目標就近在咫尺,可是時間已晚, 感覺不對,我不能再冒險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于是我毫不猶豫,立即折返。為了定位,我不斷使勁吼道:“師─ 傅─,你─在─哪─里─?”過了半晌,我似乎在遼闊的天地間聽到 了微弱的回應,我循聲前進,重復相同的動作,師傅的聲音越來越清晰,我也越來越振奮。爬上土堤,終于見到師傅的時候,我激動不已 ,差點掉下了感謝的淚水。他說,他叫我都沒回應,真把他給急死了 。
涇渭分明就差幾步之遙,雖令人扼腕,卻是我有生以來做過最冒險的事。一個人為了探究成語的源頭而在荒郊野外披荊斬棘,如今回想起來,都還頗覺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