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民進黨關于兩岸政策方面動作頻頻。華廣網7月31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觀察分析民進黨兩岸觀變化態勢。文章指出,民進黨構筑多年堅固的反大陸、反兩岸政策主張開始出現分裂,民進黨的兩岸銅墻鐵壁政策似乎開始倒塌。
全文內容如下:
盡管蘇貞昌在兩岸議題上依然保守與反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還沒有共識,還沒有做出重大調整,但在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大潮下,民進黨構筑多年堅固的反大陸、反兩岸政策主張開始出現分裂,民進黨的兩岸銅墻鐵壁政策似乎開始倒塌。
民進黨的兩岸政治論述逐步多元化,不再是“臺獨論述”一統天下。民進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敗后,不斷檢討兩岸政策與兩岸論述,先后出現“面對大陸論”、“兩岸接觸論”、“憲法各表論”、“獨立建國無市場論”、“民主統一連接論”等,甚至有些接近統一的論述,這是以前在綠營內部不曾有甚至不可想象的。這種論述的百花齊放,打破了“臺獨”一統天下的壟斷論述。
“不獨”似乎成為新的主流意識,陳水扁推動的“法理臺獨”已不可能。在綠營學者提出“‘臺獨建國’無市場論”后,政治上偏“獨”與強硬的黨主席蘇貞昌也公開表示他的政治立場是“臺灣前途決議文”,“不必再搞臺獨”。蘇的表態并不是說他不是“臺獨”或不搞“臺獨”,而是指不會再像陳水扁那樣搞“公投制憲”之類的“法理臺獨”。于是乎,“不獨”逐漸成為民進黨內部的一種新聲音,新論述,一種新變化。這也是大陸“反獨”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它的重大意義在于政權輪替后,臺灣發生“法理臺獨”的危險性降低。
綠營積極參與兩岸交流成為一種趨勢。綠營學者、商人與政治人物開始紛紛參與到兩岸交流的進程之中,而且不再是私下的、低調的,不公開的,而是公開的,高調的,大張旗鼓的。綠營學者到大陸參訪已普遍化,在許多研討會上可以看到綠營學者,不少還是新面孔。民進黨公職人士開始公開在大陸投資經商,尤其以薛凌家族企業陽信銀行在上海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最具影響。特別是綠營不再是兩岸交流的配角與一般參與者,而是逐漸走到臺前,成為兩岸相關論壇的主辦者或協辦方。謝長廷的臺灣維新基金會首次作為兩岸研討會的主辦單位,綠營的“臺灣智庫”也成為兩岸“亞太區域發展暨城市治理論壇”的協辦單位。這些現象顯示,兩岸交流的格局正在出現變化。
兩岸議題逐漸成為民進黨選舉的正面手段,而不再是負面議題。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性變化。綠營中生代“立委”林佳龍公開表態要爭取代表民進黨參選臺中市長,不像過去綠營政治人物,一到選舉不是回避兩岸議題,就是攻擊兩岸交流。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表態參選后,高調參與兩岸論壇,倡導兩岸交流,強調“民進黨要更務實看兩岸問題,不要用政治反對”,讓選民看到綠營展現自信,站在大臺中城市區域概念,清泉崗也具有通航條件,或許可以爭取與上海有更好的通航。可見,他將兩岸因素視為有助他參選和積極因素,而不再是負面因素,這是一個重大變化。
上述種種現象與跡象均顯示,民進黨的兩岸觀、“統獨觀”、兩岸立場與兩岸態度,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態勢,未來動向值得關注。(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