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辜會談”2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兩岸協商要“開渠引水”,雙方應做一些為政治對話創造條件和氛圍的工作。兩岸在這一方面應積極作為,而不應消極等待,自縛手腳。
朱衛東表示,大陸方面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后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為全面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兩岸學者應充分利用一個中國框架的包容性,積極出謀劃策,先行一步,探討政治議題。此外,應逐步消除一些對兩岸政治對話認識上的盲點和誤區。
他認為,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協商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行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回避不了的。這種對話協商,不是統一的談判,更不是“矮化”“吞并”,而是為了消除和解決影響兩岸發展的政治性障礙,這對兩岸關系未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有好處的。
“政治經濟是互不可分的。必須要兩輪驅動,才能行穩致遠,可長可久。”朱衛東說,1998年10月,辜振甫參訪大陸,在上海與汪道涵進行高層政治對話,雙方就臺灣方面感興趣的一些問題,如一個中國、臺灣的國際空間等議題坦率交換了意見。
回顧20年前的“汪辜會談”,朱衛東說,萬事開頭難,通過會談雙方最終找到了一種平等協商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說明,只要有誠意、有善意、想解決問題,兩岸是可以坐下來,可以談下去的。后來兩會商談達成的豐碩成果,都是遵循平等協商原則所取得的。
“事實證明,兩岸協商并不是臺灣一些人擔心的‘統戰陰謀’,而是通過談判為兩岸同胞謀福祉、謀利益。”朱衛東指出,“汪辜會談”及之后兩會商談所帶來的成果是非常豐富的,有力地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發展,造福兩岸民眾,特別是使臺灣老百姓獲得了更大、更多、更好的和平紅利。
“總結2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汪辜會談’中汲取有益的養分,尋找和增強下一步兩岸談判的動力,這是我們今天紀念‘汪辜會談’20周年的意義所在。”朱衛東說。(記者查文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