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由兩岸同胞聯手創作、表現兩岸主題的《兩岸一家親》入選“唱響中國”全國十佳歌曲之后,兩岸共同創作的《我們都是中國人》最近在“閩臺新童謠”歌曲征集評選活動獲得一等獎。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與臺灣的音樂交流結出累累果實,兩岸音樂交流成為閩臺民間交流的新路徑。
“創作歌曲《兩岸一家親》,主要是想通過歌聲來喚起兩岸的中國人堅守民族文化、強化集體記憶、重建身份認同、共筑精神家園,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兩岸一家親》的詞作者唐炳椿說。
莆田以其獨具特色的媽祖文化和風光旖旎的濱海景觀,每年吸引臺胞超過20萬人次前來湄洲島朝拜謁祖進香。媽祖文化成為兩岸音樂人捕捉創作靈感的源泉。
唐炳椿是莆田熱衷兩岸媽祖情緣創作的音樂人之一,作為湄洲島管委會主任,在工作中經常接觸臺灣同胞,創作靈感由此不斷迸發。臺灣音樂人彭立在長期往返臺海之間的演出中看到許多兩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感人場面,于是有了兩人的攜手合作——唐炳椿作詞、彭立譜曲,有了動人的旋律傳唱兩岸。
2006年,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首次以兩岸情緣為主題到莆田湄洲島慰問演出。從此,央視中秋晚會(音樂會)、央視“心連心”慰問演出、“唱響中國·兩岸一家”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福建演唱會等音樂盛會連連,兩岸音樂人屢屢同臺獻藝;“媽祖心·兩岸情”海峽兩岸媽祖歌曲青年歌手大獎賽,也已經在湄洲島舉辦三屆,吸引了眾多海峽兩岸選手參加。
如今,音樂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越發豐富起來,不同的音樂載體已經滲透于各種社會群體的生活中,滿足著人們的不同口味。兩岸音樂交流也更加多元,呈現出了舞蹈音樂、沙灘音樂、網絡音樂等多種新形式。
《宋城千古情》、《印象大紅袍》等大型演出的成功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業已是深深扎根的一種文化符號。莆田發揮媽祖文化、兩岸交流的優勢,正籌拍大型音詩樂舞《千秋媽祖》,組建公司進行社會化運作。
相關人士透露,《千秋媽祖》的創作前期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二期將投入2億元;作品創作好后,將常駐湄洲島演出,并在世界各地有媽祖信仰的地方進行巡演,與臺灣方面展開相關合作。
沙灘音樂節在臺灣十分火爆,每年夏天都會有各類海灘音樂節在島內上演。兩岸音樂人和活動策劃者由是利用湄洲島的黃金沙灘,成功舉辦兩屆湄洲島兩岸原生態沙灘音樂節,吸引海峽兩岸的樂隊、舞團與眾多沙灘運動愛好者,與游客共度為期一個月的沙灘音樂嘉年華。
在今年的沙灘音樂節上,追求音樂形式變化體現得尤為明顯,臺灣藝人陳世南用卡通臉譜、RAP音樂伴奏的獨特方式,將傳統川劇變臉表現得生動活潑;臺灣“大臺風”樂團與傳統搖滾風格迥異的“未來感搖滾”,以全新的行頭和曲目亮相;臺灣苗栗縣縣立維真中學校長蔡蕓蕓率領的“愛秀樂團”,“秀”出當地原生態曲目。
網絡音樂在年輕群體中的滲透力不容置疑。網絡上,兩岸音樂人為促進兩岸交流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人氣網站“中國原創音樂基地”上,音樂人謝鐵躍擁有兩百多萬的粉絲人氣值,《愛在媽祖故鄉》、《海峽兩岸快樂佳人》、《我們來到了湄洲島》等幾十首兩岸主題的歌曲擁有很高的點擊量。
唐炳椿表示,隨著兩岸音樂人合作深入發展,莆田將成為兩岸音樂創作、交流、培訓和承辦音樂類活動的重要基地。(作者 曾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