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蘊含的是尊重,對于歷史糾葛的尊重;靈活蘊含的是關懷,對于人民疾苦的關懷。這,便是這部“勵志小說”最激勵人心之處。
“九二共識”的20年,猶如一部勵志小說。從誕生之日起,盡管貢獻卓越,卻一直飽受非議。它打破兩岸僵局,促動兩岸先后達成22項造福兩岸人民的協議,但仍被一些人頻頻質疑身世,甚至是因它受益的人,矢口否認它的存在。
似乎也不用因此抱怨世界的吊詭,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創新。古往今來,創新常會遇到爭議和質疑,常要經過一番忍辱負重,才能撥云見日,“九二共識”也不例外。20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九二共識”用兩岸關系的大步跨越,證明了自己的生命力。即使受到置疑、阻撓,即使閑置10年無所作為,一旦有春風吹拂,它仍然可以破土而發,結出碩果。從2008年起,僅僅4年,兩岸關系就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走上了不可逆轉的陽光大道。
“九二共識”的生命力來自哪里?首先,它天生就是務實的,是被賦予使命的。上個世紀90年代,兩岸政治僵持,民間的交流交往卻已如烽火燎原般蔓延開來,其間發生的各種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如何讓兩岸坐在談判桌前協商,切實解決這些事務性問題?“九二共識”是銜此命而生,不是為了吸引眼球,不是為了騙取選票,它要求切實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它注定與那些不切實際的空談不同。它可能不華麗、不完美,可以被挑剔出很多缺點,但是它有一點就足夠以一當百,那就是兩岸雙方都可接受。這就像連接兩岸的橋,哪怕是座樸實無華的木橋,只要能讓兩岸人民方便、安全地通行其間,就勝于任何美輪美奐的空中樓閣。
其次,“九二共識”是著眼于未來的。從親歷者的清晰描述中,我們看到,不管是海協會還是海基會的文案,都有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字句。這句話確定“九二共識”不僅是認知的共識,更是目標的共識。“九二共識”讓我們意識到,不僅血脈與歷史,未來與愿景同樣決定了兩岸人民是命運共同體。因為著眼于兩岸人民乃至中華民族的未來,才有勇氣擱置政治分歧,不糾結于歷史恩恩怨怨。也因為“九二共識”是目標的共識,注定它不能是策略、手段,不能作為某個選舉的籌碼,不能朝令夕改、一日三變,才能成為兩岸建立互信、開啟協商的基礎。
最后,“九二共識”是洋溢智慧的。它正視問題、包容歧見、靈活務實,甚至常受詬病的模糊空間,都是政治智慧的體現。沒有這些獨特之處,“九二共識”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實際上,大智慧必有大慈悲。包容蘊含的是尊重,對于歷史糾葛的尊重;靈活蘊含的是關懷,對于人民疾苦的關懷。或許有一天,隨著兩岸關系發展,兩岸會有更清晰更豐富的共識,但“九二共識”展現的包容與靈活永不過時。這,便是這部“勵志小說”最激勵人心之處。(孫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