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轉瞬間,海峽論壇已走過4屆。從2009年時“讓兩岸普通百姓直接參與論壇的大膽設想”,到2012年的“兩岸民間交流第一品牌”,海峽論壇在臺灣的影響從無到有再到深植民間,生命力日漸強大,如今更是已成兩岸民間無可替代的“交流名品”。“海峽論壇”這個名牌,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煉就“海峽論壇”靠得是:特色鮮明
海峽論壇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其“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定位。首屆海峽論壇,島內所有縣市就都有代表參加;第二屆步入“以基層民眾為主角、以社會化為基礎的兩岸交流新時代”;第三屆則開始正式形塑“品牌”:明確論壇舉辦時間地點和基本模式常態化。2009年時,讓兩岸普通百姓直接參與論壇一度被評價為“一個大膽的設想”,因為“普通民眾能談些什么”?“有必要花費這么多人力物力講些家長里短、族譜鄉情嗎”?但事實很快證明,雖然相較于兩會商談和國共論壇這些“政治家和精英交流平臺”,海峽論壇顯得博雜,但卻是兩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實踐也一再證明:兩岸未來的走向歸根結底是由兩岸人民決定的,普通百姓的論道同樣能對歷史進程產生決定性影響。
海峽論壇的另一個鮮明特色,是閩臺民俗文化煥發出的獨特魅力。閩南文化、客家文化、鄭成功文化、媽祖文化、陳靖姑文化……福建與臺灣間特有的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優勢,令其首當其沖擔當起了兩岸交流先鋒者的角色。海峽論壇4年來從品牌走向名牌,這些流淌在閩臺兩地人民血液中割舍不斷的民俗文化,功不可沒。正是它們,進一步密切了閩臺同緣、根脈相連的淵源關系;正是它們,立足兩岸同根同源,進一步增強了兩岸同胞的共識和凝聚力。
煉就“海峽論壇”靠得是:聽民意、重民生
海峽兩岸目前的良好局面,是由兩岸同胞共同創造出來的,成果也自然由兩岸同胞共同享受。每年大陸都會在海峽論壇上推出惠臺新政策,從第一屆“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等8項具體方案”,到第二屆“促進兩岸航空運輸業發展的7項政策措施”等,再到第三屆“開放赴臺個人游等10多項惠臺舉措”、第四屆“開放臺灣稻米、臺胞臺生就業規定放寬等8大惠民新政”——它們被兩岸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大禮包”,也足以驗證了海峽論壇“聽民意、重民生”的品牌魅力。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表槕裥氖莾砂斗定發展的基礎,為民增利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目標。連辦4屆的海峽論壇一屆比一屆更趨務實,更趨重視讓兩岸民眾共享和平紅利,也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兩岸“大交流、大融合、大發展”的民意認同,品牌效應日益深植兩岸民間,也就順理成章了。
煉就“海峽論壇”靠得是:不斷創新
縱觀4屆海峽論壇,每一屆都在保留了重點界別、文化、經貿交流板塊的基礎上,依據當年的兩岸交流形勢及時調整與創新,力求滿足當下兩岸民間不斷增長的交流需求,也令海峽論壇的品牌魅力歷久彌新。
在海峽論壇中,兩岸的交流不僅存活于藍圖中和會議桌前,更在農田里、社區內、舌尖上,甚至通過家長里短、婚喪嫁娶以及兩性關系得到最實在的體現。從特色廟會到探討婚姻家庭,從臺灣縣市搭臺唱戲到兩岸鄉鎮互通有無,海峽論壇的參與日益廣泛、議題不斷細致、活動更加豐富。正是這些每一年都適應當下交流形勢應運而生的一系列創新,讓海峽論壇的魅力具有了“可持續性”,生命力日益強大。
煉就“海峽論壇”靠得是:和平的心
海峽論壇是一個兩岸草根凝聚共識的平臺,“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每一個人都是海峽論壇的主人,都懷有一顆和平的心、珍藏一個民族復興的夢,也因此都有義務如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所說:從“心”做起,以“和”為貴,為子孫開啟一個更繁榮富庶、永續發展的新世紀。
兩岸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是兩岸民間交流的主人,也都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人。海峽論壇就是為這些“主人們”專門打造的交流平臺,無論是論壇大會上的“坐而論道”,還是街頭、廟會間的“坐言起行”,都離不開深植于每個人心頭的“和平”二字。如今,海峽論壇已成兩岸間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人數最眾多,交流最廣泛、感情最熱絡的盛會,這個來之不易的“品牌”,從“心”開始,亦讓我們在交流中“心心相印”。
今天是端午節,每當這樣的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到來,都會提醒我們:兩岸民眾都是龍的傳人;還是在今天,第四屆“海峽百姓論壇”在臺灣高雄登場,與昨天剛剛閉幕的第四屆海峽論壇完美銜接,再次上演兩岸草根唱主角的大聚會。“海峽論壇從品牌走向名牌絕不是偶然,是時勢使然、民心使然!薄本┞摵洗髮W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的話發人深省,在這個追逐夢想、大膽創新、亟需合作的時代,海峽論壇將對兩岸未來發展最有決定權的基層民眾凝聚在一起,這個“名牌”,是真正寫在每一個中國老百姓心里的,也是未來將永遠刻在中華民族歷史豐碑上的!(中國臺灣網評論員 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