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4日電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表示,現在是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的最好時機,以“一點小錢”投資臺灣企業股份,可以輕易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劉震濤是于本月12日在深圳舉辦的兩岸四地金融及融資高峰會論壇上做出上述發言。他表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國營企業如中石化及民營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依靠大陸不斷成長的內需市場,都累積了相當的競爭力,也具有資金實力。
“拿一點小錢,可能就可以把一個臺灣企業20%、30%的股份給拿下來了。”劉震濤說,進軍臺灣不是看中當地市場,而是拿出錢來學習,學習臺資企業管理的經驗,學習他們開拓市場的經驗,然后拿到人才、經驗,特別是參與到臺灣產業鏈的結構里面去。
劉震濤也鼓勵大陸民營企業多在臺灣設立研發機構。他表示,大陸民營企業在臺灣設立研發機構,可以吸收在美國和海外留學的一些人才,將其聘雇后請回臺灣,也可以讓人住在國外,建立起“住在美國,用在臺灣,產在大陸”的模式。
談到兩岸企業界合作,劉震濤說,過去30年來,兩岸企業基本上是各走各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相互之間都是“敬而遠之”。
“明明知道你有優勢,臺灣太傲了,也不愿意(交流),(彼此)互相根本就不了解,所以我們的合資企業比例不到10%。”劉震濤認為,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卻可深化兩岸企業的了解與互信,進而帶動雙方業者加強合作的機會。
不過他也回憶一段往事,去年4月博鰲論壇時,當時蕭萬長曾當面向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希望未來當選能夠推動愛臺十二項建設包括公路、基礎建設、水資源等等,陳當時回應得十分積極。但日后再檢視臺灣的開放項目,發現其中大部分根本不對陸企開放,劉震濤表示,臺灣方面對大陸限制得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