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3月14日電 (記者 羅欽文)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福建旅游業發展最快的新型業態和帶動農民增收的“富民工程”。然而,與臺灣相比,福建鄉村旅游總體上存在著“一流資源、二流創意、三流產品”的現象,發展方式粗放,創意貧乏、產品雷同、品味較低、精品偏少,離臺灣全面開花、處處精彩的局面尚有很大差距。
今年2月間,福建省首批鄉村旅游考察團赴臺灣進行專題交流考察。考察歸來,福建省旅游局人士14日向記者表示,此次考察臺南縣走馬瀨農場、苗栗縣大湖酒莊等20家知名鄉村旅游景點,體驗了濃郁的臺灣鄉村風情,給福建發展鄉村旅游帶來深刻的啟示。
歷經40多年的發展,臺灣鄉村旅游已呈全面開花之勢。據統計,臺灣現有休閑農莊1244家、民宿1386家、休閑農漁業區超過300個,觀光果園385處。而且,臺灣鄉村旅游創意無處不在,主題創造經典,在地凸顯風情,以深度開發見長,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將“精致”理念做到極致。
立川漁場養殖區,從一顆海邊極為常見的“蜆”開始,通過注入“黃金蜆”的創意,發展成為一家位居世界前列,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購物于一體的的大型企業集團,年產值高達60億元新臺幣。苗栗縣姜麻園,以生姜為主題,讓游客可體驗生產過程、品嘗姜汁奶茶、下榻賓館、購買生姜伴手禮,成為獨特的生姜文化體驗園……臺灣鄉村游的“精致之美”,給福建省首批鄉村旅游考察團留下深刻印象。
在臺灣,鄉村旅游與工業、農業、林業、漁業、文化等實現了跨界聯姻。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或是工業產品;無論是一朵花(蘭花)、一盞燈(花燈),還是一顆花蛤(黃金蜆)、一只羊(綿羊),經過臺灣專家的智慧創意,都作為鄉村旅游的產品,深度開發,走向市場。
考察臺灣,發現臺灣鄉村游的“精致之美”和成功之道,便有了福建鄉村旅游的“蝶變之路”。福建省旅游局政策法規處官員認為,應著力提升產業定位、完善產業政策、建設創意高地、打造主題精品、推進跨界融合,推動農業由觀光農業向休閑創意農業轉變、鄉村由生產(農業和工業)產品向生產快樂休閑(旅游)產品轉變、旅游由以到城市旅游為主向到城市鄉村深度旅游轉變,實現鄉村旅游化蛹成蝶的飛躍。
為學習和借鑒臺灣成功經驗,福建已與臺灣方面簽署《閩臺推進鄉村旅游交流合作協議》,明確今后兩年在密切互動交流、建立聯絡渠道、編制精品線路、創新合作平臺、建立智力高地等方面展開閩臺鄉村旅游合作。
其中,雙方將鼓勵兩地高校加強鄉村旅游研究,探索開設鄉村旅游或休閑農業專業;爭取在臺建立福建省鄉村旅游創意人才培訓基地,實施鄉村旅游“百名創業人才赴臺培訓計劃”,提升鄉村旅游創意水平;組織閩臺兩地鄉村旅游專家,成立福建省鄉村旅游創意輔導中心,組成專家顧問團,赴福建各地開展創意輔導和智力扶持。
今年,福建安排省級財政專項資金800萬元人民幣,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同時,福建支持拓展閩臺鄉村旅游合作發展,共同打造跨越海峽的閩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致力推動構建閩西北生態休閑、閩東南海上田園、媽祖宗教文化、客家民俗風情、畬族文化體驗、閩南特色文化“六大鄉村旅游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