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參加公聽會時表示,他看到大陸歌唱節目《我是歌手》紅紅火火時感到心酸,因為我們有一流的作詞、作曲人才,但咱們的人才,都只能在別處找舞臺。
大學的學雜費要不要調漲?漲幅多大?什么時候開始漲?臺灣“教育部”、各高校和學生及家長們經過馬拉松式的漫長討論與相互妥協,正在一步步接近一致。按照最新方案,最快從今年9月份開始,臺灣公立大學的學雜費開始調漲,屆時,大一新生所交學雜費得比上屆的學長們多出3600元(新臺幣,下同)/年。而私立大學部分,往后只要臺灣“實質GDP”增長達到3%,學雜費也要調漲,但漲幅不能超過5%。
在昨天舉行的公聽會中,臺灣“教育部”向“立委”、各高校代表、學生及家長代表,提交了一份經修正后的“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這份草案列舉擬調漲學雜費的兩條最重要理由是:由于物價指數攀高及教育成本提升,造成高校尤其是私立大學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因此有必要通過調漲學雜費來改善高校財務狀況。第二,要改善臺灣的高教中存在的“反重分配”現象。目前臺灣公立大學學雜費僅為私立大學的一半,而所有高校貧困家庭學生中,有70%的人數分布在私立大學,以致多數就讀私立大學的弱勢家庭反而要負擔更高的學雜費,形成“高等教育反重分配”現象。
方案規定,為改善“反重分配”現象,建議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立大學的大一新生學雜費調漲,漲幅為6%,之后每4年檢討一次。資料顯示,目前臺灣公立大學平均每學期學雜費為30000元,私立大學平均為55000元。“教育部”希望此舉可以拉近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保證機會公平。
當然,這一方案配備了對弱勢學生的助學機制及學雜費調降機制。無論是公私立大學,若被發現獎助學金提撥比率未達學雜費收入的3%,或者全日制生師比例超過25,以及校務、財務違規違法及評鑒不過關等狀況,該校學雜費將會被“教育部”強制調降。學校經營及財務狀況若有改善,在維持教學品質的情況下,也應自主調降學雜費。
新聞觀察
如何照顧弱勢學生成焦點
臺灣的大學是否調漲學雜費?昨天在臺灣“立法院”舉行的公聽會中仍存分歧。對于“教育部”提出的方案,各高校代表,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基本都表示贊同。而學生和家長代表,意見有所不同,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但各方爭論最集中的焦點,就是如何照顧高校中低收入的弱勢學生。
其實,“教育部”提出的學雜費調整方案中,所提出的要達成改善 “反重分配”現象目標,旨意也是減輕弱勢學生的學雜費負擔。“教育部”的救濟路徑為:通過調漲學雜費,讓學校從學雜費總收入中提撥更高比率,作為對弱勢學生的助學金;同時,提高減免學雜費比例,以及進一步實施就學貸款優惠措施。
該草案中規定,高校的獎助學金提撥比率不得低于學雜費總收入的3%;讓中低收入學生學雜費減免由目前的減免3/10,提高為減免1/2。在減免學雜費部分,以就讀公立大學的中低收入學生為例,一學期學雜費約30000元(新臺幣,下同),減免額度調高后,學雜費將由目前的21000元降為15000元,1年可減少12000元的負擔。私立大學中低收入學生1年則可減輕22000元的負擔。按此計算,公私立大學受惠學生約達23000人。
但是,“教育部”的這一救濟路徑卻被有些學生和家長代表嘲笑為“先扒一層皮,再給人輸血”,對中低收入學生減負效果不大。而就學貸款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是把問題延后解決。此外,反對方還批評說,70%的中低收入弱勢學生集中在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調漲學雜費與GDP掛鉤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為,他們認為:“GDP上漲并不等于居民實質薪資收入同比上漲,普通民眾收入怎么可能與大老板收入的提高成比例?”基于此,他們認為,如果與GDP掛鉤,會給實質薪資收入并無增長的中低收入家庭造成更大負擔。
因此,反對學雜費調漲的一方認為,解決臺灣高校教育經費的不足有兩條辦法:一是施壓“政府”,讓其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預算;二是加重對企業和富人的課稅。
高校聲音
“人才只能到別處找舞臺”
此番臺灣高校要求調漲學雜費,目的就是希望改善財務狀況,留住高校人才,汰換教育陳舊設備,提高教育品質。
在昨天舉辦的 “大專學校學雜費調整方案公聽會”上,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大學代表都紛紛表示,臺灣高等教育面對島內物價上漲、國際激烈競爭等因素,加上經費不足,資源越來越少,優勢越來越消失,如此情況下,很難期待學生有國際競爭力。如果不能調整學雜費,最終受害的還是學生,并損傷臺灣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臺灣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就指出,“教育部”要求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但經費有限,近幾年學雜費都未調漲,補助款又逐年降低,而教師薪資、油電費用持續高漲,若再不調漲學雜費,高教將變“共窮體制”,最后沖擊的還是臺灣的教育品質。
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則憂心表示,他看到大陸歌唱節目《我是歌手》紅紅火火時感到心酸,因為我們有一流的作詞、作曲人才,但咱們的人才,都只能在別處找舞臺。類似的臺灣人才流失現象,現在就在臺灣很多高校中蔓延,臺灣高校現在有很多優秀人才被挖角。他指出,臺灣大學的總經費是港澳的1/4,比歐美差距更大。因此,他除了贊成適當調漲學雜費,加大對弱勢學生補助外,更呼吁臺灣當局加大高等教育的財力投入。(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吳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