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日趨減弱,對國家統一的觀念日趨淡薄的現狀,民革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建議,通過敦促臺灣當局對歷史教科書進行撥亂反正、構建兩岸共同史觀、建立長效交流機制、共同編寫或補修人文教育教科書同時搭建實踐基地與展覽平臺,以此加強兩岸相關領域的對接與融合、交流與合作。
首先,大陸方面應采取適當方式,敦促和推進臺灣當局對歷史教科書進行撥亂反正。以2014年“十二年國教”推行為契機,推動臺灣歷史教科書的重新編寫,剝離和清肅“去中國化”的“臺獨”影響。
其次,進一步加強兩岸歷史學界的深度交流,聯手建構兩岸共同史觀。兩岸合作開展專題研究和補修,凝聚兩岸共識,還給歷史原貌或全貌。為兩岸中小學教育中歷史觀的對接奠定基礎。
在此基礎上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深化兩岸中小學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兩岸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合作,將交流往來深化到學校、課程等具體層面。開展互設人文課程教學觀摩課、簽署校際交流合作協議、建立兩岸中小學人文教育信息資料庫等活動。
同時,兩岸應共同編寫或補修人文教育教科書。設立“兩岸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委員會”,編寫包括人才教材、繁簡體轉換字典等。
此外,兩岸教育主管部門或中小學還應共構建兩岸中小學人文教育實踐基地與展覽平臺。設立“兩岸中小學人文教育實踐基地” 和“兩岸青少年文化旅游基地”,促進文化傳承與保護等,重視“兩岸中小學文化藝術展覽平臺”和“兩岸中小學文化社團組織”的建設和培育,加大涵蓋面。
綜上五點所述,民革中央的提案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使臺灣中小學生增進對祖國的認同和歸屬感,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注入新的推動力量。(記者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