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有個現象,手機上最常收到的推銷短信,不是房子,也不是哪個商場有折扣,而是理財產品。眼見著,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在這個月紛至沓來,且收益率奇高,有的甚至叫到12%!有老百姓納悶,是不是到了買理財產品的好時機了?這么高的收益,能靠譜嗎?
簡單算筆賬。如果你有10萬元在手,放在銀行存活期,每個月能賺32塊錢;但如果你拿去買理財產品,以5%的年化收益率計算,1個月下來,能賺416塊錢。差不多,13倍的差別。
30天期限100萬起 年化收益率12%
從前是存款送米送油,甚至送手機。今兒個,是高收益利率理財產品的比比皆是。昨天招商銀行一條短信更是嚇得老百姓驚呼,天上真的掉餡餅了嗎?30天期限,100萬起,年化收益率竟然有12%!記者半信半疑地撥通招行專業證券基金團隊電話:
招行:已經幫您找我們的主管核實過了。他說這種產品的話,一般是我們分行針對特殊客戶推出的一個優享理財產品。有一些優享產品推出的話,我們的客戶經理會給相對應的客戶,比如說符合條件的,或者說可能有這方面投資需求的,給發送這樣一個短信。
記者:您那里查不到對吧?
招行:我們主管的意思是,今天也有其他的北京客戶咨詢這個理財。這個產品信息,他們還沒有報到總行來,所以詳細的信息我們還查不到。
看來,這套收益率高得離譜的理財產品,和普通老百姓關系并不大。100萬元的認購起點就是一個檻,而理財信息的不完全透明,使得一些人在知道的時候,另一些人就已經搶完了。農業銀行廣東一家網點的客戶經理也承認:
農行:一般我們會提前通知那些客戶。如果我們出的(收益率)比較高的,我們會以短信方式,今天開始公布,明天開始認購。那我們今天就發給那些客戶了。有意的可能就會早一點過來。
大小銀行理財收益一再突破極限
不過,刨去這些高不可攀的理財產品,老百姓想花個5萬到10萬,短期內多賺點錢,眼下也絕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上佳時機。比較今年1到5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只有4點多的歷史,招行的5.2,工行的6.1,建行的7.3,大小銀行一再突破極限,創下收益率新高,成為6月金融市場一景:
農行:我們有5%,但工行那邊有6.1%。
記者:這個數字跟以往相比,是什么水平?高很多么?
農行: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這么高的理財產品了。再之前都是4.3、4.2以下吧。突然間是4.5、5.0這樣子了。
記者:賣的好不好呢?
農行:半天不到吧,就賣完了。
統計顯示,6月前20天,商業銀行共發行3個月內人民幣理財產品88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8%,較5月同類產品平均收益率提升0.23個百分點。而老百姓感受最直觀的,可能是手機上理財產品推銷短信的紛至沓來,以及街頭一些中小型銀行擺大攤發廣告的頻頻出現。國有大行加入理財產品大戰,讓以往以收益率高見長的股份制銀行有點不太適應。興業銀行理財經理高鑫介紹道:
興業: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特殊,銀行間市場利息提得比較高嘛,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其他銀行,尤其是建行、中信資金壓力大,就把利息提得比較高。比我們稍微高一些,可能就最近競爭會激烈一些。
記者:怎么跟他們競爭呢?
興業:嗯。我們會跟客戶講,我們這個產品做了好多個月了,就屬于老產品,很穩定。其他銀行可能是因為他們最近比較缺錢,然后把利息提得比較高。但是等你到期以后,未必能還有這么多產品讓你去滾動購買了。
銀行間市場短期資金流動性緊張為導火索
這場已經開始的理財產品混戰,早在外界的預料之中。近期銀行間市場短期資金流動性的突然緊張,正是理財產品收益率直線上漲的導火索。
某國有大行市場風險管理部人士私下告訴記者,理論上,直接進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是社會存款、央行釋放的流動性以及銀行同業拆借。不過,理財資金也可以以另外的方式間接促進流動性。比如被銀行投資用于同業拆借,比如產品到期可以進入銀行存款。這使得老百姓手中的錢成為銀行短期內解決“錢荒”的一大途徑。
那么,這種意義下的高利率理財產品,買下來,能確保沒有風險嗎?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連平:短期收益率有所走高。下半年我們認為情況會總體平穩,因為商業銀行大量的理財產品,它所確定的收益率,應該說它還是有能力去實現的。
媒體取的名字“錢荒”,被銀行界人解釋為,不是缺多少錢,而是缺少流動性。這也是銀行現在奇招百出、“拆東墻、補西墻”的背后意圖。可有件事還是值得擔心,如果有一天,雪球越滾越大,一個環節補不上,銀行間如今環環相扣的這條名為“信用”的鎖鏈斷了,該怎么辦呢? 丁飛
標簽:商業銀行收益率理財農行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