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隨著市民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銀行理財產品成為大眾理財方式中備受歡迎的一種。今年6月份是銀行二季度“沖時點”的關鍵一月,各家銀行新理財產品越來越多。但是,從今年針對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數據統計數據來看,與黃金和指數基金掛鉤的理財產品表現不佳,基本上沒有實現最高收益率。面對眼下產品種類繁多、條款復雜、期限不一以及風險不確定的火熱理財市場,很多市民感覺無從下手。為此,記者走訪了市內國家銀行,采訪了數位理財專家,對理財產品的選購和風險防范做了深入剖析與解答。
把握銀行考核時點
招商銀行某支行的客戶經理陳女士分析,今年6月,各家銀行或有一個理財產品發行的“井噴”期。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說:“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一直處于下行通道中。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市民可以通過選擇期限稍長的產品來鎖定較高的理財收益。”
“購買理財產品也應選擇時機。比如把握住銀行的考核時點,一般來說各家銀行是每季度末、半年、整年考核一次,所以市民可以在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關注理財產品,因為在這個時候各銀行都會發行‘沖時點’較高收益理財產品來吸儲。”這名人士補充說。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市民陳于杰在做建材生意,他對理財產品的最大顧忌在于期限太死,流動性差,急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銀行的那種3個月、半年的理財產品收益不錯,但我卻有所顧忌。”
針對陳先生提到的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收益率、流動性等問題,記者咨詢了建行楊家坪支行某網點的客戶經理劉先生,他表示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適合各種不同需求的客戶,市民在選擇時最好按照產品的期限分類,一般分為隨時贖回、固定期限、循環投資三個類型。
“循環投資型,這類理財產品目前市面上較為少見,它的投資期限一般是固定的,但是由于產品一直在持續運作,所以銀行一般會在每周內的一定時間內進行開放,這段時間內投資者都可以購買;如果投資者不按時贖回視為自動再投資。”劉先生最后說。 吳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