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老的,當社會步入老齡的時候,養老的話題就特別抓人。我們能用什么手段保障未來的老年生活有品質與尊嚴,有人說養老要靠房子,有人說養老要靠保險,還有人說養老要靠投資基金,究竟哪種方式更靠譜呢?
方法一
地產
方法二
基金
方法三
保險
前景很美模式不清
關注度★★★★★
選擇時機合理配置
關注度:★★★★☆
壽命長女性更該買
關注度★★★★★
今年30歲的王小姐,來北京打拼近10年了,一直有個愿望,想買一套老年公寓,把年邁的父母接到身邊。“我就希望他們晚年能有個更好的居住環境。”
其實,有此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近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中國養老服務產業規模預計將在2015年超過4500億元,是當今中國老齡社會中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其中,養老地產作為養老產業的“排頭兵”,更是迅速崛起。早在2008年,保利地產已涉足養老地產研究,保利上海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小區已開發建設,保利同時也宣布,將把北京作為未來養老地產的試水區域。2010年年底,萬科也高調宣布養老地產已成為旗下業務版圖的新分支。萬科總裁郁亮要求萬科北京、上海公司在兩地首先探索突破養老地產的成熟運營模式。其中,北京的萬科幸福匯,已作為萬科的首個養老項目,正在建設施工中。另外,遠洋地產的首個養老項目“椿萱茂·凱健”,也于4月在亦莊啟動。
此外,以泰康、新華、平安等為代表的保險資金,也開始積極圈地,打造中高端養老社區。泰康人壽旗下第一家養老社區已于2012年6月在昌平開工。甚至就連“賣油郎”中石化也宣布探索養老產業園。
不過,相對于蓬勃的開發熱情,養老地產盈利模式不明,卻是目前被廣為詬病的問題。無論是出租或出售,人們發現,很多企業只是拿“養老”當銷售點,宣稱“以房養老”,賣的還是房子。“有人以為持有一個地產項目并運營就是養老地產,這種想法太簡單了。”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毛大慶認為,以房養老的前提是房價一直漲而不降,無論從現實還是從經濟學角度講,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養老的內容很多,不是單純錢就可以解決的。
買基金養老可行嗎?答案是可行,但需要人們在適合的時機投資并進行合理配置。數米網基金研究員王偉告訴記者,幾年前曾經有一款以養老為目的推出的生命周期基金,配合人們的投資風險偏愛,該基金在投資人年輕時將較多配置股票,屬于偏股型,而在投資人年老時將主要配置債券,進行保守投資。這個想法來源于國外,但在中國市場卻運作的并不成功,原因是中國牛熊市轉換頻繁,根本毫無規律可言,可能在投資人年輕時熊的一塌糊涂,這樣原有的投資理念就沒法實現了。
從養老的角度講選擇基金要能實現正回報,本金要先確保安全。在中國要用基金實現養老,各個年齡上還是有所不同的,人們首先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水平有一個評估。20歲至30歲時,人們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以配置股票型基金,牛市時買入少一些,熊市時買入多一些。而40歲至50歲時,以債基為主抗風險能力比較好。比如一些封閉型債基,封閉期時形勢好可獲得高收益,開放期時又可保障資金的流動性。
投資者還可以選擇專門為養老設計的基金,比如天弘安康養老基金自去年11月成立以來目前年化收益率超過9%,而銀行、信托等養老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則在4%至6%之間。比如海富通養老收益基金則是追求絕對收益的養老基金,收益率是在業績基準(3年定存稅后+2%)的絕對收益回報上獲取相應的超額收益,同時養老收益基金持有兩年后贖回費就為零,低手續費也降低了投資成本。
專家也建議關注指數基金,指數基金表現不受管理人個人判斷影響,比如創業板,上證50等都在某些時段有良好表現,市面上很多基金公司都有這類基金,在收益上大同小異,需要注意的差別是管理費用。
上班族大多都有社保,可是在年老的時候這微薄的補貼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補充一些商業保險還是很有必要的。
信誠人壽專家王晶告訴記者,養老險的意義在于年輕時投保,到了老年時可以按月按年領取養老金,作為投資人的養老補充,這個錢是專時專用,是不能提前支取的。
購買養老保險,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資金安全,其次是保值、規避通貨膨脹的風險,最后考慮的才是增值收益。目前市場上的商業養老險產品主要有傳統型、分紅型和投連險、萬能型幾種。不同類型的養老險產品,投資風險不同,市民投保時需仔細考慮。具體來說,傳統型養老保險的預定利率確定,通常在2.5%,投保后從什么時間開始領錢、領多少錢,都是投保時就可以明確和預知的;分紅型養老保險有1.5%到2.0%的預定利率以及不確定的分紅利益;投連險的優勢是意外+疾病+養老保障較為全面時,投保人沒有后顧之憂,可通過投連險的長期投資來獲取收益。萬能型養老保險的保費在扣除部分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后進入個人賬戶,有2%到2.5%的保證收益和不確定的額外收益。
養老商業保險的繳費方式、領取方式比起社會養老保險都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比如繳費方式可以選擇一次性交清,也可以是5年、10年甚至20年分期交,開始領取年齡可以是50歲、55歲、60歲或65歲,領取方式可選擇年領、月領兩種,不論何時領取,保證最少領取20年或至85歲。
另外,專家建議:由于女性比男性壽命長,更應購買養老保險;無子女的家庭養老風險高,也應補充商業險養老。
本報記者 傅洋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