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末,中國M2余額為人民幣97.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增量方面,中國連續4年貢獻全球增量約48%,2011年貢獻率更達到52%。
以上數據來自21世紀和渣打銀行的統計。兩者的統計則依據各國央行的公開數據。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各國為經濟社會止疼紛紛開機印鈔,顯然,中國比美國的QE、歐洲央行購債、日本的寬松更猛更兇。
貨幣發行量多大合理,一般以M2/GDP為衡量標準。道理很簡單,實體經濟新增加值多大,匹配多少貨幣供應,幣值才穩定。2012年末,中國全年GDP是51.9萬億,M2為97.4萬億,M2/GDP創下歷史新高1.88倍。按照世界銀行2011的數據,該比例全球平均為126%,中國處于世界第10。
一般認為,經濟貨幣化與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這個觀點為當代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軌跡所印證。但是,當下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交融發展,經濟金融化趨勢愈加分明,也使人們對經濟泡沫日益警惕。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GDP仍以年均10%左右幅度增長,伴隨經濟總量在世界比重擴大,貨幣總量增加有合理因素。但是,經年累月大幅度超過GDP增長水平的貨幣發行量,必然為通貨膨脹埋下隱患,未來物價上漲難以避免。
2012年開始,央行已實行穩健貨幣政策。消化巨額流動性,取決于經濟效率,即單位貨幣創造的經濟增加值水平。效率越高,則消化越快。鑒于消化超發貨幣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分配體系完善將決定這一過程是否平穩、健康。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12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上漲0.34%,自去年6月以來,已連續7個月保持上漲。其中,廣州以1.2%的漲幅位居榜首,福州、深圳、北京的漲幅均達到或超過1%,位居2~4名。一線城市成為此輪房價上漲勢頭中的領漲者。
有輿論以“失控”評點當下房價走勢,房地產界名人任志強更放言“房價將暴漲”。從貨幣超量發行、利率低迷、通脹預期再起、調控壓抑需求釋放等綜合因素看,壓制房價難度頗大,但市場擔憂,普遍上漲或引發更嚴厲調控政策出臺。
事實上,各地兩會期間,房價漲幅靠前城市紛紛明確發出調控加碼信號,防止房價反彈。本輪A股領漲的房地產板塊于上周應聲大幅下調,成為上周調整幅度最大板塊。
上周,1月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最終數較預覽數向上修正0.4個百分點,至52.3,也較去年12月提升0.7個百分點,創下兩年來新高。新訂單及產出指數均創出兩年新高,就業指數繼續回升。預期內需驅動的補庫存活動將繼續推動生產加快。勞動力市場改善、收入提升,有助于支持消費反彈。
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連續四個月回升,1月至52.3,為2011年1月以來高點,超出市場預期,也高于該數據系列的長期平均水平51.7,顯示制造業經濟活動仍在加速。其主要拉動力量在于國內需求條件的改善。外需方面,受歐美需求改善拉動初現企穩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