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周末發布的數據顯示,相較10月份,11月外匯占款減少736.23億元,單月減少量創今年以來紀錄。專家認為,外匯占款如此大的負增長“有蹊蹺”。
人民幣屢次“漲停”未引資金流入
在今年的前11個月里,外匯占款在4月、7月、11月表現為負增長,其余月份均為正增長。
1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僅有2個交易日沒有觸及漲停,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異常強烈。根據以往規律,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之下,企業和居民的結匯意愿應當比較強烈。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在人民幣升值、海外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11月外匯占款會出現一個較高正增長,預計在千億元左右,但實際情況卻是外匯占款環比減少。
國家外匯管理局曾在11月份對人民幣匯率連續“漲停”做出解釋,外匯局稱,人民幣匯率連續“漲停”并不能表明熱錢流入壓力顯著增加,主要是因為近期市場情緒由前期對中國經濟和貨幣前景的過于悲觀轉向樂觀。
是否熱錢出逃引學界爭論
外匯占款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之一,外匯占款的增減,一定程度上已成為觀察國內流動性變化的重要考量指標。11月外匯占款反常負增長,是否是資金大量外逃的表現?
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表示,8月至11月根據“外匯占款-順差-FDI”計算,再剔除外匯存款增加部分得出的資金量分別為-2217億元、-1048億元、-2092億元和-2595億元,這4個月外匯貸款量共766億美元,這表明資金在流出。
不過,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則不贊同這一看法。他認為,11月外匯占款出現如此大的負增長“有蹊蹺”,但是并不能據此就解讀為熱錢流出。外匯局11月曾對這種計算方法做出回應,外匯局認為,資本和金融項目流出,并不等同于資本外逃。目前我國跨境資本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流動的局面。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當月人民幣升值并出現多日漲停的情況下,外匯占款卻下降可能是干預減少,致使外匯市場“有價無市”。
■ 分析
年底資金面有望保持寬松
外匯占款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市場流動性的主要來源之一。年末正當資金緊張,外匯占款負增長會不會增加年末資金壓力?
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王皓宇表示,從12月下旬開始,機構為年末籌備資金難免令資金面有所趨緊,但之前資金面在年末財政集中投放和央票大量到期下,資金利率將維持低位。也有分析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較寬松,顯示出當前外匯占款波動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減弱。社會融資規模快速增長、央行持續進行逆回購,使當前流動性保持較寬松狀態。上周數據顯示,14天以下利率都跌破3%,年底資金面仍有望保持寬松格局,年末季節性因素造成的沖擊不會太大。
中國銀行報告表示,2013年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基本格局將繼續保持,同時將視外匯占款增減情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