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級市場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專業投資機構開始瞄準一級半市場,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賺取收益。在定向增發成為信托私募“掘金”熱門之后,借道基金專戶投資大宗交易,成為信托私募新的生財之道。
記者獲悉,近期募集規模最大的產品的一款產品為重慶信托的海富通富誠大宗交易,該產品募集規模達到了6.2億元。信托資金通過海富通的基金專戶以大宗交易方式投資“九州通”股票。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此前也出現過信托借道基金專戶投資大宗交易的產品,但數量較少,并不常見。據悉,此前滬上兩家中大型基金公司曾與陜國投合作發行過類似產品,其資金重點用于投資大宗交易。
對于這種通過信托募集資金投資公募基金專戶的模式,一位基金機構理財部人士表示,信托開戶受到限制是促使其與基金專戶合作創新的主要原因。其實這就是等于基金公司通過信托公司去募資,然后去幫“大小非”減持接盤。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非流通股解禁的大小非減持大部分通過大宗交易進行,采用類似“批發——零售”模式,投資者通過大宗交易平臺獲得具有一定折價率的股票,然后在二級市場分拆出售,以獲得價差。
在一位私募研究員看來,通過大宗交易可以獲取一些有折價的股票,這是機構熱衷定向增發之后,目光投向大宗交易的重要原因。但不論是定向增發還是大宗交易,并不能成為獲取收益的必然保證。定向增發有一定鎖定期的風險,大宗交易也面臨因為持有量過大而在二級市場遇到流動性問題。
海通證券基金分析師介紹,此前一只采用大宗交易策略的思考1號產品實現了正收益,不過這可能與思考1號有少量主動管理的股票頭寸有關。
“大宗交易策略也能實現絕對收益,由于有折價買入的保護,持倉時間很短,凈風險暴露也較少,與指數相關度也較低。”上述海通證券分析師認為,大宗交易策略盡管收益更高,但畢竟市場容量有限,隨著參與者的不斷增加,持續獲利能力存在不確定性,且限于樣本太少,對該類產品的評估可能還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