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中長期投資需求減弱以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正在市場中發酵,由此,中國銀行業連續多年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雙降”的情況已發生變化并且越來越明顯。17日,銀監會披露了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末,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3260億元,較上年同期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但總體不良貸款余額卻上升至4382億元,較去年末的4279億元增幅達2.4%。
“今年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將出現緩慢釋放。”安信證券首席行業分析師楊建海認為,“在國外,銀行信貸行為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但由此導致的一個結果是銀行信貸行為和實體經濟的正反饋效應加大了經濟的波動,并導致不良貸款的波動幅度更大,因此在2008年之后各個國家普遍提出逆周期監管的理念。而在中國,銀行信貸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政策力量的控制使得信貸順周期并不明顯,但信貸的過度政策化逆周期投放之后,經濟并未進入新一輪持續高增長周期,疊加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和通貨膨脹中樞的抬高,銀行體系未來不良貸款可能是一個緩慢釋放的過程。”
然而,從數據可見,中小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普遍明顯增加。具體看,今年前三個月,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60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45億元;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5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20億元;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7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33億元。
“16家上市銀行一季報已表明,其中有10家不良貸款余額在上升,有4家不良貸款率出現上升。”安永大中華區銀行及資本市場主管蔡鑒昌對記者分析表示,不良貸款余額上升主要集中在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的行業及地區,而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下降則是對其清收和核銷的結果。
《經濟參考報》記者觀察到,去年末至今年以來,已有不少上市公司也出現現金流量凈額下滑,由此影響到償貸能力。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日前發布報告表明,2012年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92.6,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9點。在行業分布上,工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批發零售業發展指數降幅較大。
從區域來看,銀行不良貸款則主要來自于受民間借貸及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影響較大的長三角地區。深發展行長理查德·杰克遜分析表示,“該行的不良貸款問題主要來源于包括溫州地區在內的東部地區的小企業客戶,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其中僅溫州一地在東部地區的不良貸款中占到50%。”
除了不良貸款外,銀行金融機構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也出現上升,因此,銀行普遍加大了撥備力度以防范風險,有機構測算顯示目前銀行體系撥備已超過了1萬億元。“所有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都已高于監管要求,且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普遍高于大型商業銀行。此外,在現有的監管標準下,農行、重慶農商行、華夏、中行的撥貸比壓力較小。”中金公司分析師羅景分析稱,展望未來,銀行業資產質量仍將持續走弱,至少至四季度,特別是中小銀行壓力更大。
瑞銀證券預計,主要銀行貸款不良率將在2012年二季度小幅回升后趨于穩定,如果保持當前的信貸增速,保守估算2012年末的不良率將從2011年末的1%小幅上升至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