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1年的投資理財市場來說,抗通脹,跑贏CPI,無疑是貫穿全年的一條主線。歐債危機的糾纏不清,讓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股市跌跌不休,基金受累虧損連連……回望2011,總有一個投資理財“觸點”牽動你。時值年末,跟著本報小編一起回望盤點下吧。
銀行理財產品:并非“只賺不賠”
新聞回放: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爆發性增長,截至10月底,全國發行規模已超過14萬億元,遠遠超過了2010年全年募集的7.05萬億元,堪稱創歷史之最。7天至90天的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達5%~7%,導致市場上一度出現幾億元的理財產品被“秒殺”的盛況。
小編點評:與基金和股市的慘淡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可謂“風景這邊獨好”,不僅收益高,而且收益穩定,風險小,大部分產品都能實現預期收益率。不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并非“只賺不賠”,風險與收益對等是投資市場的鐵律,比如平安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就巨虧33%。
黃金:“瘋牛”不止 全民掘金
市場現象:1月27日,國際金價位于2011年度最低點1308美元/盎司。9月6日,金價飆升為1920.38美元/盎司的歷史最高點,最高升幅比例達到46.78%,這使得具有避險功能的黃金成為年度金融皇冠上的明珠。買黃金對沖通貨膨脹成為當下投資熱詞。
小編點評:在所有的投資品種里,黃金投資被稱為“最優避風港”,不少投資黃金股與實物黃金的投資者都獲得了“大豐收”。同時,金條、金幣、黃金飾品、紙黃金、黃金期貨、黃金股票、保證金交易等各種黃金投資方式“風生水起”。不過,在這場“全民掘金”的游戲里,也有部分投資者自己炒金輸得一敗涂地,比如福清的郭先生,炒金1月就虧損8萬多元。
債券:排隊買國債再現榕城
新聞回放:2011年,財政部共發行了3期憑證式國債、19期記賬式附息國債、四期記賬式貼現國債、12期儲蓄國債 (電子式),其中憑證式國債和儲蓄國債深受個人投資者青睞,銷售非常火爆,排隊買國債的現象再現榕城。
小編點評:在人們的概念中,購買國債的主體一般是中老年人,但在2011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購買國債的隊伍里。負利率的尷尬讓很多不甘讓錢“變毛”,而無法承擔過高風險的普通民眾就將存款變成了國債。
基金:遭遇“三無”市場
新聞回放:這注定是個“少輸即贏”的基金年。截至2011年11月30日,年內標準型股票基金的平均虧損達18.78%,普通股票型平均虧損19.21%;在混合型基金中,股票倉位上限95%的偏股型基金年內平均虧損18.41%,倉位上限80%的基金平均虧損15.61%;倉位上限95%和80%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分別平均虧損16.50%和15.19%。
小編點評:2011年投資市場低迷,基金整體蕭條。回過頭來看這一年的A股市場,有基金經理調侃:2011年是一個“三無”的市場,無趨勢、無線索、無主題。同時,2011年“黑天鵝”頻現,各種事件、問題乃至危機集中爆發,資本市場遭遇股債雙殺,這一年,被基金經理稱為“最難做的一年”。 (劉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