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跑贏通脹,不少人為了一兩個點的收益,將資產在不同銀行間騰挪。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部分人反其向而行,用借來的錢理財。其中不少是身背了房貸的貸款者。理財師表示,適度負債未嘗不是一種不錯的理財渠道,但融資有成本,一旦還款能力跟不上,倉促變現往往導致損失。
負債讓公積金變“活錢”
加息剛過,房奴們每月將向銀行支付更多的利息。但多數享受了房貸利率優惠的購房者仍然很淡定,并不提前還貸,甚至還有人“自投羅網”開始負債的生活。
湖北人小張是80后,在長沙的一家外企工作。本來他并不想在長沙置業,但最近他也開始了看房之旅。他的理由是:“閑錢存銀行不劃算,加上公司的公積金數額可觀,如果不買房,就被圈死了,用公積金貸款買房至少可以讓這部分死錢變活錢!
有業內人士指出,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的100萬元,按購買力論,到現在只值當年的15萬元。也就是說,33年來通脹悄悄“偷走”了85萬。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算出,1981年的萬元財富折算到現在差不多是255萬元,意味著20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比現在的百萬富翁購買力更強。從這點看,小張通過負債讓公積金變“活錢”未嘗不是一種理財方式。
房貸變身“強制儲蓄”
部分不愿“今朝有酒今朝醉”的80后選擇負債是為了讓自己強制儲蓄。80后小洪在四方坪買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剛開始周圍的人并不理解,認為女孩子沒必要買房。但自己剛開始工作時,常常月光,與其將錢零散著花掉,還不如買套房子讓自己強制儲蓄。雖然以后每個月要還銀行錢,但不是說以房養老嗎,就當是給自己存筆養老錢!毙『檎f,欠錢會讓自己更有動力。
雖然過去那種自由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但小洪仍覺得值。用她的話說,“以前自己都不記賬的,現在自己會慢慢去關注一些特價商品,發了工資后也不血拼。為了讓自己有一些應急錢,辦了信用卡,也慢慢摸索一些基金知識。想到自己即將成為戶主,漸漸產生了對家庭的責任感,會主動去了解一些保障性的保險,感覺像打開了一扇了解投資理財知識的窗!
有錢還房貸他們寧可欠著
長沙首屆“十大明星理財師”得主之一、工行匯通支行理財師向妍表示,由于負利率的存在,采用負債進行理財的市民不少。她舉例稱,有的客戶手上有資金,但并不急于還房貸。畢竟所有信貸項目中,享受了折扣的房貸利率是最低的。部分客戶考慮到還貸壓力不大,而未來可能會有換房購車的需求,再向銀行貸款難度會更大,比如審核時間更長,利率更高,為了讓自己在換房換車中保持主動權,并不選擇提前還房貸。但目前出現的這些初次置業者主動采用負債進行強制儲蓄是新現象。
對此,向妍表示,適度負債“借雞生蛋”,未嘗不是一種好的理財方式,但負債仍然是有成本的,而且找到收益高于房貸利率的投資工具并不容易。為讓家庭財務運行得更穩健,需提前盤算好穩定的還貸能力,一旦還款能力跟不上,即便手上有資產,但倉促變現往往導致損失。(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