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期發生的銀行代銷產品風險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出席香港商報全球商業銀行透明度發展論壇時表示,銀行應提高金融產品的透明度,但不贊成銀行出面兜底理財產品風險。
此前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出現投資者購買信托產品無法兌付問題,到底風險損失由誰承擔也引發了業界大討論。吳曉靈昨日表示,如果華夏基金銀行出面承擔風險,對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是極大的打擊。
吳曉靈認為,中國金融行業不能夠充分發展,很重要的問題是投資者不能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風險,因此“只有財政,沒有金融”。如果銀行對一些原本是信托關系的產品兜底,就沒有信托的發展,只有間接金融的發展,這對銀行業是極大的打擊。
此前,中金報告也提出相同觀點,認為銀行兜底出現虧損的理財產品是“開了個不好的頭”。但也有部分人士認為,雖然主要責任不在銀行,但銀行因管理漏洞也應該承擔部分風險。
2012年下半年以來,銀行代銷信托類產品頻繁遭遇兌付等問題。
“很多理財產品在儲蓄柜臺上賣,法律關系不說清楚、風險不解釋清楚,很多人以為自己買了儲蓄。”吳曉靈認為,這些產品很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投資者承擔了過多的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昨天在同一論壇上也認為,市場對理財產品的重點應該放在信息披露,但披露后的信息應該有專業的分析和解讀,而不是引起誤解和市場波動。
為此吳曉靈建議,資金池和信托池產品收益核算不透明,客戶風險收益難匹配,未來應該一一對應,且200人以上的理財產品,應視作公募基金,按照公募基金的標準披露理財產品信息。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剛剛結束的銀監會年度會議上提出,2013年將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記者蘇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