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公司貸款“短多長少”的局面未有扭轉,另一邊是信貸資產質量備受考驗。8月15日,銀監會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的數據,其中備受關注的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再次呈現上升勢頭。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產達127萬億元,盡管其不良貸款率保持在0 .9%,但不良貸款余額卻升至4564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67億元。
事實上,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顯現后,商業銀行的大量不良貸款也隨之“抬頭”,從2011年第三季度末的4078億元,到今年第一季度末的4382億元,再到第二季度末的4564億元,一系列數據愈發難緩市場對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下降的擔憂。
“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放緩以及結構調整階段,很多企業的經營受到了影響,而這種影響作用于銀行業時,就體現為資產質量下行的壓力。”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分析稱。
具體來看,今年第二季度,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均有上升,分別達到3020億元、657億元、403億元和426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了24億元、94億元、64億元和8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農商行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今年第一季度末上升了1個百分點,分別達到0.7%、1.6%和0.6%。
在已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近日,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相繼公布了半年報,報告顯示其不良貸款壓力均有所增大。截至6月末,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56.84億元,比年初增加0.84億元;興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42.12億元,較期初增加4.97億元。并且,在不良貸款增加的情況下,逾期貸款的情況也有所惡化。興業銀行逾期貸款余額85.06億元,較期初增加22.77億元;逾期貸款余額58.58億元,比年初增加13.77億元。
興業銀行高管表示,“不良貸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少數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受宏觀經濟影響或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償債能力下降,而逾期貸款的增加原因在于部分貸款客戶經營壓力加大,資金鏈緊張,出現暫時性還款困難。”
浦發銀行在今年6月末的不良貸款余額約76 .8億元,該行在半年報中分析認為,上半年新增不良貸款上升幅度約為31.7%,且主要集中在溫州和杭州地區,其他地區的貸款質量基本保持穩定。按貸款投放地區來看,浦發銀行在浙江地區的貸款賬面余額約為2301億元,占比15.84%。
然而,銀行不良貸款只升不降,正反映出現階段我國大量企業出現財務困難的窘境,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企業負債普遍加大,減產停產現象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還貸能力。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和深圳,傳統行業虧損情況普遍,主要集中在服裝、玩具、家具行業。而在長三角地區,江蘇南通、江陰等,則出現了部分中小船企船臺空置、資不抵債,有的甚至停產、破產,而一些大型船企同樣也面臨困境,由于新船訂單枯竭、傳動新船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行業利潤下滑嚴重。在煤炭行業方面,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支持力度普遍比國有銀行大得多,就山西當地而言,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涉煤貸款余額占比一般在20%至30%;鋼貿企業方面,長三角地區該類企業普遍采取聯保形式從銀行貸款,因此,對銀行而言,企業重復擔保的風險乘數正在放大。
一位大行的信貸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不少銀行已將船舶、鋼貿等行業列入到嚴控放貸的‘黑名單’中。同時,去年末到今年上半年,銀監會對船舶、煤炭、鋼貿等行業的貸款情況也進行了反復摸底,從摸底的情況看,造船業貸款多為股份制商業銀行,而江浙一帶的大型商業銀行對造船、鋼貿業的貸款大多需要經總行批準。”
就WIN D統計,今年上半年,納入統計的410家企業的應收賬款為1423億,較上年末增加了387億元。同時,在已公布中報的516家上市公司中,356家企業的壞賬準備有所升高,其中,制造業、煤炭、地產相關行業壞賬準備增加較多。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中國企業的負債占G D P比重已達107%,按照經合組織的標準,企業負債如果占G D P的90%就很危險,而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已經超過了這一警戒線。”
盡管,企業經營狀況下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攀升和逾期貸款反彈,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與國際相比,目前我國銀行業不良率已經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繼續下降的空間有限,因此,不良資產在下行經濟周期暴露是自然現象。為此,銀行業普遍加大了撥備力度。
浦發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針對溫州和杭州地區2012年上半年度增加的信用風險,我行在計提貸款準備金時已經予以考慮。”
據銀監會披露,我國銀行業撥備覆蓋率已從去年第一季度末的230 .2%提高到今年第二季度末的290 .2%,貸款損失準備金也達到了1.32萬億元。這意味著,“對于當前的信貸風險,銀行理論上是可以應對。”瑞銀證券勵雅敏預計,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或在今年底三季度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