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末我國外匯占款余額達25.6575萬億元,7月份當月外匯占款凈減少38億元。
外匯占款是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投放于實體經濟的資金。據悉,這是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占據第二次出現月度減少現象,上次月度負增長發生在4月份,當月外匯占款減少600多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外匯占款的再度減少,顯示出美元走強背景下跨境資金的外流趨勢,或將對央行近期貨幣工具的使用帶來一定影響。
“7月份隨著美元走強和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抬頭,一些外貿企業減少了與商業銀行的結售匯行為,這導致了外匯占款的減少。”有銀行交易員指出。
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作用下,美元作為全球投資者的最主要避險貨幣,從80點高位一度上攻至84點高位,在7月份走出了一波上揚行情,與此同時,人民幣在即期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個別交易日觸及1%的跌停線。人民幣與美元的此消彼長,令一些貿易商更愿意持有美元,減少結售匯行為。
有資料顯示,自從去年四季度起,我國外匯占款即開始告別月均2000多億元的持續高增長,逐漸進入到低增長甚至是負增長階段。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深刻變化,目前已影響到市場上資金供應方式,進而影響到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
“外匯占款的增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市場上的資金規模和貨幣工具操作方向。一般來說,外匯占款減少后將減少本幣的投放,繼而減小了市場的流動性規模,而央行為向市場補充必要的流動性,就會及時對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進行下調,反之亦然。”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張斌解釋說。
資料顯示,央行上次下調準備金率發生在5月中旬,意在緩解因4月份外匯占款大幅減少而產生的市場流動性緊張狀況。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央行于公開市場已連續8周實施逆回購,供給投放資金超過6000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起到補充流動性的功用,未來不排除繼續采取逆回購操作靈活調控流動性。(記者王宇、王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