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為下調存準率鋪路
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就意味著3500億元資金的投放,這樣的投放,短期看當然顯得“過猛”,所以在下調之前通過央票發(fā)行先回籠一些,恐怕也是央行操作的常態(tài)。實際上,過去歷次上調法定存準率時,我們也都會看到貨幣市場央票反向操作——放出適量的貨幣,然后再上調存準鎖定更多的貨幣。
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至于一次性回籠過度,不至于導致市場劇烈波動。但這是央行的想法,我并不認同。我的看法是:貨幣緊縮過度,而且央行的操作每次都實際引發(fā)了市場的大幅波動。
在下調存準率之前,央行央票發(fā)行回籠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拉高貨幣市場利率,和過去目標一致,但方向相反:不至于一次性投放過度,不至于把利率壓得太低。
現(xiàn)在又來了,央行開始下調中小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準率,這和王岐山副總理之前召開地方金融機構座談會基本屬于一套動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也好,王岐山副總理也罷,都在強調金融信貸的結構問題,這個說法表面上看冠冕堂皇,但仔細考量“提法有誤”。
請問:央行、貨幣政策調整信貸結構的工具有沒有?肯定地回答,沒有。窗口指導只是一種行政手段,而絕非貨幣市場手段。如果靠行政命令可以解決結構調整的問題,中國的經濟結構早就調整結束了。
為什么貨幣政策根本解決不了結構性問題,而金融方向的管理者還要拼命強調結構調整?這讓人費解。要知道,拒絕放寬貨幣的結果,必然是人民幣幣值堅挺,必然是內需經濟受到進一步壓制,必然導致中國經濟增長呈現(xiàn)“失速”狀態(tài)。
當然,我們必須允許一個“舒緩的過程”,允許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我堅持認為,這個過程不容拖延,否則中國經濟失速在所難免。
今天看到我十分尊敬的一位經濟學家、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非常堅定而明確的表態(tài):目前政府必須調整政策防止經濟大幅度放緩,在未來兩個月適當放松貨幣流動性緊縮力度,增加銀行貸款,適當增大財政政策力度,采取多種措施減少稅收。
李揚所謂的“經濟大幅放緩”,就是我們一直擔心的“經濟增長失速”。李揚還透露:中央已經采取了具有前瞻性和靈活性的政策,借以應對經濟增速放緩的現(xiàn)狀,具體為將在未來兩個月適當放松流動性緊縮力度,增加新增貸款。同時,適當增大財政政策力度,采取多種措施減少稅收。這時候,萬萬不可有任何政策閃失。(鈕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