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兌美元已經跌破100大關,上周甚至跌至103日元兌1美元。各國紛紛指責日元貶值挑起“貨幣戰爭”,唯獨美國卻保持令人意外的沉默。最近,通過華爾街經濟學家的分析,加上美國政府高官的言論傳遞出的信息,我們可以隱約看到美國當局和經濟界對日元貶值的全盤計劃。
“密切關注”日本
“我們在密切關注日本的最新動向。”上周,美國負責對外經濟政策的政府高官在與部分媒體見面時作出上述表示。
措辭中使用了“密切關注”,而不是對日元貶值“容忍”,強調了美國保持極度關注。
那么,美國要密切關注日元貶值的什么問題呢?美國政府高官所舉的一個例子是,日本貨幣政策與其他國家是否“相協調”?所謂其他國家,不用說,最大的關注點是不能妨礙美國自身的利益。
關于這一點,華爾街的金融機構上周相繼發出許多有趣的分析。來看看摩根大通公司是如何分析的。
相對于1年前美元兌換日元的匯率,如今已經創下了30%的急劇下滑記錄。這對美國企業打擊很大,對美國經濟增長構成了不利因素。但摩根大通公司稱“并非如此”。他們認為,美元對各國貨幣的整體走勢,不能只通過美元兌換日元的匯率來進行判斷。因此,市場研究機構應參照比照各國貨幣的綜合價值確定的“美元指數”。
美元價值保持持平
美元指數通常是指,美聯儲對日元、歐元、英鎊、加元等七個“主要貨幣”計算出來的美元價值。從這一指數來看,與日元的快速下滑成反比,美元在過去1年間上漲了5%以上,形成了“日本金融寬松環境下,推進了美元價值升值”的局面。
可是問題在于,對美國的第二、第三大貿易伙伴國中國和墨西哥來說,這兩個貨幣處于升值階段的國家并不包含在這個指數計算內。這就意味著,日元貶值效應過大地反映到指數之中。也就是說,日元匯率的下滑并沒有真正像指標所表現的那樣,推升美元的價值。
實際上,另一個指數——FRB指數更能說明問題。FRB指數是以包括中國、墨西哥在內的26種貨幣為對象來表示美元價值。這樣計算出來的結果是,美元相對于1年前的上漲率約為0.5%,基本持平。這就表明,日元貶值在現階段“從宏觀經濟來看,不會對美國經濟增長構成影響”(摩根大通公司經濟學家法拉利)。
經濟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在上周也預測了日元貶值對美國經濟貿易造成的影響。該機構指出,日元貶值和美元升值的過程中,將會使美國貿易赤字擴大。但日元匯率劇烈下滑(從1美元兌換78日元到兌換102日元),帶給美國貿易赤字的影響,只不過是其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上升0.1%。這樣一來,“雖然美元兌換日元的匯率大幅波動,但對美國競爭力和經濟活動的影響很小”(資深經濟學家德爾蘇)。
這一認識,自然也應被美國財政部認同。所以,美國政府并沒有過多調整美元的實際利率。只要不對美國經濟構成嚴重打擊,美國政府的意圖是可容忍日元貶值。
日元貶值和美元升值的過程中,不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影響的最大原因是“日本制造”今非昔比,其影響力正在降低。
美國制造業抗日元貶值危機實力提升
日本產品占美國總進口額的比率最高是在1986年,當時約為25%,如今不到6%,下降了近1/4。這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日元長期保持升值過程中,日本產品漸漸淡出美國市場;二是因為日本企業向其他亞洲地區不斷進行產業轉移。許多國家的日本產品進口比率普遍下降,不僅僅是加拿大和中國(下降15%以上)、歐元區(下降約14%)、墨西哥(下降約13%),還有東南亞國家(下降約8%)和中南美國家(下降超過7%)。
美國制造業生產率的提升也緩解了日元貶值的危機。對于制造業來說,占據生產成本比率較大是勞動力成本,而據經合組織(OECD)調查顯示,美國單位勞動成本在近10年大幅下降了10%。相反,日本單位勞動成本上升了10%。也就是說,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
同時有專家認為,日本企業可能會趁日元貶值下調產品價格擴大市場份額,但更會優先調整以美元結算的價格所降低的差價。不管怎么說,日元貶值對美國企業的威脅不像過去那么大。
當然也有例外。尤其是汽車行業。日本汽車占美國汽車銷量的10%左右,日本汽車及其零部件占對美國出口總額的2/3。相反,美國汽車對日本出口僅占總出口的1%。日元貶值對美國汽車行業絕對不利。
所以,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組成的美國汽車行政與計劃委員會(AAPC)對日本提出強烈批評,認為“日本在犧牲貿易伙伴國的利益”。上個月,美國財政部在向美國議會提交的匯率報告中強調“需要繼續關注競爭性的貨幣貶值”。美國政府恐怕不得不重視在美國具有很大政治影響力的汽車行業的呼聲。
但是與美國國內反映不同,美國政府對日本政策未發表異議。日本只要遵守在G7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闡明的原則——不過度匯率貶值,采取符合國內經濟發展的政策,美國政府就會支持日本銀行“不同層面寬松”的經濟政策。
那么,美國看中了哪些利益了呢?當然日本經濟復蘇對世界經濟穩定不可或缺,但從美國政府高官的態度還可以進一步推測美國的用意。
讓日本帶動歐洲中央銀行推出寬松政策
美國政府高官對持續負增長的歐元區,再三表明了擔憂,并稱“為避免經濟低迷的長期化,需要大力采取措施”。這些高官對歐洲國家毫不避諱地強調,你們需要采取更多的經濟刺激政策,“可以而且必須做得更多”。這當然也包括歐洲中央銀行的追加寬松政策。但是,與財政政策同樣,寬松的金融政策遭到德國等國的強烈反對,美國對政策的不到位顯示出不滿意。這就為日本的表演提供了空間。
盡管“貨幣戰爭”帶有不被接受的貶義,但是美國等國的政策制定者未必這么看。例如,日本果斷地金融寬松策,如果使日元匯率下滑,各國為了避免本國貨幣升值而加以對抗,那么就不得不啟動金融寬松政策。這樣將引發“金融寬松連鎖反映”,結果各國紛紛刺激經濟,從而有望推動低迷的世界經濟增長。
號稱國際金融第一專家的美國政府顧問、加州大學教授埃森格林稱,“如果將現狀稱為貨幣戰爭,那么貨幣戰爭非常必要”,并支持日本的追加寬松政策。美國政府期望日本的政策能夠成為助推歐洲實行寬松政策的動力,所以才對其加以容忍。
推動與日本簽訂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快速進展
實際上,歐洲中央銀行這個月將基準利率下調至史上最低的0.5%,已經顯示出追加寬松的可能性。印度、澳大利亞的中央銀行也開始考慮降息,韓國的中央銀行也以“歐洲中央銀行、印度、澳大利亞的中央銀行紛紛降息”為由,下調了基準利率。這些措施都可看作是在抗衡日元貶值,一時間,仿佛全世界正在發生連鎖性寬松。
而美國支持安倍經濟政策的另一個目的是更注重自身的實際利益。當被問及對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的期待時,美國高官表示,“最重要的是結構改革”,日本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是重要的第一歩。“奧巴馬總統希望能夠取得較快的進展”。
可以說,安倍政府經濟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結構改革,尤其是以TPP為杠桿,來撬動整個市場的開放改革。美國容忍日元貶值,或許就是為了加快推進TPP。
日元加速貶值,日本股市上揚,安倍政府支持率看好。因此,日本上一任政府對加入TPP懷疑,日本國內的抵觸,都漸漸地不復存在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近20年前的一段歷史。1994年2月,細川護熙首相和克林頓總統的首腦會談破裂,雙方未能就“日美經濟框架對話”中汽車等相關領域的“客觀基準”達成一致。其后,美國政府在容忍日元升值的態度下,市場上紛紛推測其為“為解決汽車摩擦問題,美國政府引導的日元升值”。當時,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換110日元一路上升,迎來了1995年春突破1美元兌換80日元的“超速日元升值”。
我們不談論美國政府是否將匯率視為貿易政策的“工具”,但很簡單,如果美國的利益無法實現,美國國內批評容忍日元貶值的聲浪就會一浪高過一浪。屆時,就很難判斷美國還會不會繼續放任日元貶值了。
標簽:美國中央銀行日本日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