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多個歐元區國家和美國被評級機構下調主權信用評級后,日前,惠譽發布的最新主權評級報告稱,中國長期外幣信用評級為“A+”不變,而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則遭遇下調,從AA-下調至A+,總體展望為穩定。惠譽在報告中表示,下調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經濟轉型可能面臨的波動以及不斷積聚的地方債務風險。
影子銀行風險仍需防控
在報告中,惠譽強調了中國金融的兩項風險,一是影子銀行,二是地方債務。
對于影子銀行的風險,惠譽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的銀行理財產品問題亟待解決。在新增的影子銀行信貸中,80%來自銀行,影子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增大。根據剛披露的四大行年報數據,截至去年底四大行理財產品余額共為30534億元,其中工行高達1.005萬億元。
“國內影子銀行的風險,不會大于銀行普通貸款風險。”另一國際評級業巨頭標準普爾公司對此不以為意,其亞太區董事廖強認為,內地影子銀行只能算是中等規模,絕大部分風險并不高,“影子銀行目前不足以動搖銀行業或是中國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德旭認為,目前我國影子銀行還處于發展初期,沒有對整個金融體系形成明顯的破壞和沖擊,但其趨勢性“風險苗頭”絕不可小視。何德旭強調,要加強對影子銀行各項業務的監管,確保任何的金融交易和金融機構都在監管范圍之內,盡量降低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地方政府負債占比的上升成為惠譽的另一擔憂。截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債務已達12.85萬億人民幣,相當于GDP的25.1%。
“地方政府債務從總體上風險可控,但局部風險不容忽視。”中誠信國際研究部高級分析師關飛認為,從體制上來看,地方政府對債務的承擔能力尚在可控范圍之內。地方政府除了稅收收入外,還對地方的土地、礦產資源擁有較強話語權,有的地方政府還擁有國企股份等資產,因此雖然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總量上升,但并不意味著其償債能力就出現了下滑。
關飛同時強調,縣級城投債的增多將成為地方債務的隱患。“這意味著潛在風險在上升。”他認為,須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管,“限制地方債務的無序增長”。
而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也表明,監管層高度重視這兩個方面潛在的風險。隨著近期銀監會規范理財產品業務的“8號文”出臺,以及去年底《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的深入實施,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惠譽的擔憂。
對債券市場影響有限
惠譽調降中國評級后,國內股市似乎并不買賬。4月10日,上證綜指微漲0.35點,漲幅為0.02%。
對于債市而言,海通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姜超認為,“惠譽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對國內高等級債券有利。”利率債方面,惠譽下調中國本幣債務的評級將有利于國債。姜超表示,下調我國本幣債務評級將提高市場的風險厭惡情緒,國債是最安全的資產,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有利于國債等安全資產。
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相對封閉,長期本幣信用評級下調對國債市場并不會產生實質影響,外資機構購買的中國國債只有幾千億元,相比中國政府債券8萬億元的存量,其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參與規模非常有限。
對于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中信證券分析師楊希認為,點心債的“盤子”并不大,并且在當前多個國家推行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人民幣債券更具有吸引力,從目前市場的狀況來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下調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