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召開的2012年最后一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宣布在扭曲操作到期后,將在目前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機構抵押債的基礎上,從明年1月開始每月增加購買450億美元較長期美國國債。消息一出,市場不免驚呼量化寬松4來了!
然而,與量化寬松4這個稍顯夸張的稱謂相比,到目前為止,理應對量化寬松最為敏感的匯率市場卻表現出奇的“溫和”。截至12月14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后美元指數僅從會前的80小幅下滑至79.6左右。這樣溫和的表現,與量化寬松1和2時美元跌跌不休的態勢大為不同。既然同是量化寬松,為什么量化寬松1和2使市場反應是如此“機敏”,而在今年的量化寬松中卻如此“遲鈍”呢?
單純從量化寬松力度來看,明年開始的每月850億美元的規模并不小,須知量化寬松2時也不過每月750億美元的規模。然而,匯率市場的心理狀態并不是由以上簡單的數字比較決定,而是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和情緒氛圍等一系列因素。
過去的量化寬松之所以能夠掀起匯率市場的大風浪,并非是絕大多數匯率市場投資者通過數據測算或者計量模型精確地估算出了量化寬松對于美元匯率影響幾何,而是由于非常態化工具出臺導致了外匯市場投資者情緒的大幅波動。而就貨幣政策本身的演進來看,美聯儲正在逐步將量化寬松這個過去被認為是“非傳統”的貨幣工具轉為“傳統”貨幣工具。當量化寬松如同利率等手段成為刺激經濟的常規工具時,單單因量化寬松這個字眼而沒有美國失業率持續惡化的配合,已經很難刺激起市場的危機情緒。
事實上,美聯儲在9月份推出沒有到期日且沒有上限的量化寬松3時,已經顯露出把量化寬松等同于利率、貼現率等常規貨幣工具的端倪。而12月12日,美聯儲在議息聲明中更是明確了在失業率高于6.5%、通貨膨脹率在未來兩年不超過2.5%的情況下,將保持超低利率水平不變。這意味著前兩輪量化寬松推出后美國通脹維持在低位的經驗,使得美聯儲進一步放膽將量化寬松工具常態化。
總之,當量化寬松逐步從次貸危機時期“救火救難”的非常規工具轉變為危機過后“降低失業率”的常態手段,在復蘇依然并不明朗的背景下,未來美元匯率的走勢將以美國失業率定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