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金融機構首次收購美國零售銀行網絡正式完成股權交易交割,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因為這不僅意味著中國銀行業“走出去”邁出了新步伐,更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中美在金融對等開放的層次、深度和廣度上取得了新進展,是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的新成果,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
中國工商銀行日前發布公告顯示,已與東亞銀行完成收購美國東亞銀行80%股權的交割,正式控股美國東亞銀行。下一步,美國東亞銀行將正式更名為工銀美國。這是中資銀行對美國銀行業機構的首次控股權收購。
對于總資產約為2.6萬億美元的工行來說,這筆花費1.4億美元的收購在其實際經營中產生的影響短期內還難以顯現,但在其進一步拓展美國市場上有著深遠意義。工行的國際化進程已經走了20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全球已有244家境外機構,但在作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之一的美國市場,此前也僅有紐約分行、工銀金融服務公司兩家機構。而這次交易除了控股性并購外,更重要的是填補了該行在美零售銀行牌照上的空白。
對于一直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中國銀行業來說,這次收購成功可能具有分水嶺的意義。尤其是今年5月這樁交易獲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批準的同時,美聯儲還批準了中國銀行在芝加哥設立在美第三家分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在紐約設立在美首家分行的申請。這可能推動更多中國銀行業機構尋求以更豐富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包括自設機構、依托合作伙伴,以及投資并購等;同時,業務范圍也將進一步從局限于貿易結算、貿易融資等,向存款、個貸、理財等方面拓展,大大提升中資銀行在美金融服務的整體水平,加速中資銀行國際化進程。
對于日益深化的中美經貿互相開放與合作來說,此次美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地向中資銀行開“綠燈”,也將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近年來,中美經貿往來已經從單一的商品貿易進入到全方位、跨領域、多元化的合作新時期,特別是中美雙方不斷擴大相互投資,需要雙方金融機構共同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廣泛、更深入的跨境金融服務。其中,根植于龐大中國市場的中資銀行堅持金融服務“走出去”,對中美經貿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銀行業自身需要“走出去”,國際經貿市場也需要中國銀行業“走出去”。而國際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合作,有利于中國銀行業這支國際金融舞臺的生力軍為世界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時應該看到,國際成熟金融市場飽和程度更高,競爭更為激烈,中國銀行業提升監管水平和自身競爭力的形勢緊迫。當前,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程度仍然偏低,工、農、中、建、交5大商業銀行海外業務和收入的平均占比不到6%,即便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行,這一比例也不過22%,而歐美成熟同業的平均水平在35%以上。因此,中國銀行業須繼續苦練內功,積極迎接開放合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