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日本央行將召開月度貨幣政策會議,并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目前,市場預期較為分化。此前多數觀點認為,該行雖在6月采取“維穩”戰術,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但5月會議紀要顯示,一些委員認為央行應采取適當的行動,不應排除任何可能的選擇。這成為該行最早于本月進一步采取寬松措施的有力證據。不過,隨著7月份季度性區域經濟報告以及6月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報告的相繼問世,支持“按兵不動”的勢力漸起。他們認為,該行上述報告均是對經濟前景改善的充分肯定。日本經濟正在持續溫和回暖,意味著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喪失了部分緊迫性。就在兩派觀點勢均力敵之時,最新經濟數據表現疲弱,令“加大寬松力度”再次成為主流觀點。寬松預期升溫推動日本國債價格周一走高,而日經指數收跌1.37%。
本周一,前日本央行副行長,現任行長白川方明的熱門接班人之一的巖田一政在接受道瓊斯通訊社采訪時表示,央行應繼續寬松貨幣政策,而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要加緊寬松。這被視為央行方面在議息前的最新“劇透”。就在同一天,內務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因制造業和服務業訂單雙雙減少,作為衡量資本支出力度的關鍵指標之一的5月核心機械訂單月率下降14.8%,預期下降僅3.3%,并創下自2005年4月以來最大跌幅。另據日本財務省周一提供的數據,因能源進口額大增對貿易余額造成沖擊,5月經常項目盈余較去年同期驟減62.6%,惡化程度遠遠超越市場預期的14.5%,創近26年新低。分析認為,這表明在歐債危機、中國經濟放緩及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等海外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外需將持續疲軟,企業不得不削減投資規模,經濟增長動能可能進一步喪失,同時也加大了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
盡管寬松預期在加強,但仍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按兵不動”的可能性較大。瑞穗研究所(MizuhoResearchInstitute)資深經濟分析師山本康雄(YasuoYamamoto)認為,單看5月機械訂單數據難免令人失望,但該數據具有較大波動性,因此尚不能給出“資本支出銳減,經濟失去動能”等悲觀結論。他認為,企業資本支出仍在溫和上行,正如日本央行本月3日發布的6月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數據所顯示的那樣。目前,日本企業樂觀情緒正在回升,經濟正逐步走出原地徘徊的困境。據悉,在這項備受關注的調查中,該國大型制造業信心指數為負
1,雖連續三期為負值,但較今年3月份的上一次調查結果有所改善。調查顯示,汽車、電氣機械等行業信心指數均出現明顯改善,其中汽車業信心指數從上次調查的28增加至32,電氣機械從負17改善到負14。不過,石油和煤炭制品行業的信心指數大幅下滑,從0下跌至負33。
事實上,在日本經濟陷入通貨緊縮這漫長的二十年間,外界早已將關注焦點從“是否寬松”,轉移到“如何寬松”、“何時再寬松”上來。因此,外界當前焦點是:該行會否在7月加大貨幣寬松力度。在4月27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該行曾將資產購買規模從65萬億提高至如今的70萬億,是繼2月14日一舉擴大10萬億之后的又一大寬松舉措,再次明確了政策立場。此后,該行在5月和6月的政策會議上均“無所作為”,但行長白川方明在不同場合都明確表示,日本央行會繼續實施有力的貨幣寬松舉措。與此同時,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此前也多次表示,央行的寬松立場并未改變,期待其采取更多堅決措施,應對通縮局面。
從“3·11”大地震后的表現來看,日本經濟的確呈現強勁反彈。本月5日,日本央行在發布的7月季度性區域經濟報告中,上調了所有9個地區的經濟評估,為2009年10月以來首次。報告稱,7個地區的消費實現增長或加速增長,8個地區資本支出實現增長或加速增長。當地媒體積極評論道,在日本遭遇九級強震后,重建需求和環保車購置補貼制度等因素令內需表現堅挺,設備投資和企業生產也有明顯改善。
但仍有觀點擔憂,這種強勢反彈難以持續,走出通縮似遙遙無期。當前,日本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來自政府的重建支出,而這樣的提振作用將在今年二季度達到最高點。此后,經濟增速很可能面臨回調風險。特別是在外部經濟趨惡的大環境下,該國經濟前景難言明朗。具體而言,日本經濟面臨的最大外部風險來自歐元區。歐洲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大,不僅影響到日本匯市和日元匯率,也令出口企業持續承壓。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導致日本外需進一步疲軟,貿易逆差已成常態。此外,來自國內的風險因素主要是能源制約,伴隨日本進入“零核電”時代,電力短缺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將在今年夏天集中顯現。種種跡象表明,寬松貨幣政策已經成為必然,并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