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日剛剛閉幕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聯合年會上,歐洲銀行業的潛在問題成為“眾矢之的”。與會各國強烈呼吁歐洲銀行緊急注資,筑起抵御主權債務違約風險的“防火墻”,否則,將殃及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并使脆弱的世界經濟復蘇雪上加霜。
的確,歐債危機已令歐洲銀行業拉響橙色警報:一是對希臘、愛爾蘭、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主權債務的風險敞口龐大;二是資本金不足,在市場上融資困難;三是銀行股價直線暴跌;四是很多銀行的信用評級被頻頻下調。而一旦有關國家出現債務違約,歐洲銀行恐怕將無力自我消化,甚至有可能重蹈當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覆轍。
歐元區國家總共發行了6.5萬億歐元政府債券,但歐洲各銀行究竟持有多少這些債券,目前并無準確統計數據,因為這屬于銀行的“商業機密”。不過,根據IMF新近公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歐洲銀行業已經確認的風險敞口為2000億美元,潛在總風險敞口為3000億美元。IMF高級官員敦促歐洲銀行必須盡快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確保資本金充足,必要時還可通過提高歐洲金融穩定工具這一救助機制的靈活性和使用范圍來為銀行注資,即變相“官方”注資。
問題是市場融資已很艱難,成本大幅攀升,許多銀行只得以更高成本向歐洲央行借貸。有報道說,今年1月至8月美國最大的10只市場貨幣基金對歐洲銀行的貸款驟減了大約2850億美元。由于在美國融資受阻,西方五大央行不久前決定聯手向歐洲銀行提供為期3個月的貸款救助。
據世界銀行估計,在過去一兩個月的股市下跌中,全球股價損失了6.1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年產值的10%之多。作為股災的重災區,歐洲股市更是風雨飄搖,銀行業股價一落千丈。以法國銀行業為例,其股價平均下跌了40%,巴黎銀行股價跌幅超過50%。即使是德國、英國和瑞士的那些知名商業銀行,也未能逃過這一劫。
由此可見,持續近兩年之久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似正向銀行業危機演進,對歐元和歐元區經濟構成嚴重威脅。歐洲央行最近發表的報告強調說:“歐元區整體財政失衡狀況,給歐元區的穩定、增長和就業帶來風險,也危及整個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本身的可持續性。”
在前不久對歐洲90家銀行的壓力測試中,有8家央行不過關,監管機構已責令其在今年年底前補充資本金。歐盟近日還要求另外16家勉強過關的銀行加快注資。法國和意大利等國的一些大銀行最近已紛紛派出人馬四處奔波,到中東和亞洲地區融資或洽談出售部分問題資產。此外,歐洲銀行業還大刀闊斧地“精兵簡政”,估計今年將裁員10萬人,同時將大力拓展在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業務。
歐洲銀行業如今可謂險象環生,會否觸發系統性風險,關鍵取決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能否盡早得到緩解。但目前來看,歐盟各國很難在解決債務危機問題上立即采取果斷的集體行動,歐洲銀行業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英國前首相布朗甚至預言,歐元區危機最黑暗的“午夜時刻”即將到來。(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