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3887.46億元,比上個月減少了412億元人民幣,這是該數據年內首次出現負增長。專家認為,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的步伐正在減緩,但尚未出現大規模撤離。在游資漸少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國資產泡沫可逐漸消除,另一方面也給我國增添了不穩定因素,經濟下行風險值得防范。
多重跡象表明,巨額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的步伐正在減緩。央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5萬億美元,與一季度末1300億美元的增幅相比,二季度增加約600億美元,速度明顯放緩。而同期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和貿易順差均有所擴大。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1079.5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6月貿易順差由5月的204.3億美元擴大至271.24億美元;從外商直接投資情況看,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19.84億美元,同比增4.9%,6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20.12%。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陸磊認為:“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順差和國際資本流入是外匯儲備的重要來源,據此粗略計算,目前熱錢確實不再快速流入,但也尚未大量撤離!彼f,全球量化寬松格局未變,歐債危機并沒有完全解除,尚無國家或新興行業對“熱錢”有足夠的吸引力,因此說熱錢“大量撤出”中國為期尚早。
在熱錢逐漸減緩流入的形勢下,我國資產泡沫正在逐漸消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表示,熱錢進入中國的重要環節是結匯成人民幣,外匯占款增加促使央行不得不增發基礎貨幣。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較4月份縮減了一半,熱錢流速減緩將使得人民幣大規模投放停止,緩解國內資產通脹壓力。陸磊認為,2009年到2012年中國資產價格快速上漲與熱錢流入有明顯的相關性,F在看來,房市和股市等資產將隨熱錢流出而降低吸引力,被認為是熱錢主要流向的一線樓市已經出現漲幅趨緩跡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我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降至63個,上漲城市數量比上月減少5個,其中最大漲幅為2.4%,漲幅較上月收窄。
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則認為,熱錢的投機本質決定其抽離迅速,由此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值得防范。目前中國經濟面臨內外多重不利因素,熱錢流出與其他因素疊加,中國經濟增速下滑風險需要防范。據新華社深圳(記者 吳燕婷 馮璐 黃玫)